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南回民起义

云南回民起义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族人民反清起义。***战争后,清政府对云南回民歧视、压迫日甚,滇西他郎(今墨西)南安(今双柏)屡次发生汉族恶霸强夺回民厂矿事件。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五年在永昌(保山),咸丰四年(1854)在石羊厂,又连续发生汉族恶霸屠杀回民的事件。官府不但一味纵容,反诬回民“阴谋作乱”。六年云南巡抚舒兴阿甚至秘令各府厅州县“聚团杀回”。六年(1856),云南回民在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影响下,发动保卫民族生存的反清武装起义。起义群众多数为农民、矿工、小商贩,包括汉、彝、白、傈僳、哈尼等各族人民。是时,马金保、蓝平贵在姚州(今姚安),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马复初在新兴(今玉溪),马如龙在建水,徐元吉在澄江,马名魁在丘北,马凌汉在昆明,相继起兵。义军汇合成两支队伍,一支由马复初、马如龙领导活动于云南东部和南部;一支由杜文秀领导活动于云南西部。马如龙领导的一支,于咸丰七年(1857)、十年(1860)、十一年,三度进攻昆明,旋即叛变起义,成为镇压义军的帮凶。杜文秀领导的起义军开始宣布响应太平天国号召;“革命满清”,蓄发易服,用甲子纪年;在大理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全盛期,曾占领云南53县,势及贵州的兴义、普安,并影响四川及陕西。注意协调民族关系,减轻赋税,奖励农桑,保护工商业,得到各族人民拥护。同治元年(1862),杜文秀派姚得胜(白族)率军入川,配合太平军石达开部作战,被川督骆秉章所阻,不得前进。六年(1867),义军围攻昆明,给清军以有力打击。十一年(1872),清军得法国枪炮,攻陷大理。大理军民惨遭杀害。义军余部仍坚守腾越,同治十三年(1874)起义军失败。

猜你喜欢

  • 策垫夺结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以道光元年(1821),博窝头人互争土地致启衅端,抢掠硕板多、边坝等地,并杀害前往查办之官员,于十三年(1833),同驻前藏游击孙如藻各率官兵前往查办,因功赏二等台吉。十五

  • 初波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富裕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富裕农户、个别山主(即地主)。约占总农户的2%。大多为家族长、村寨头人、蓄奴户、乡保长或教会上层人物。一般均占有较多的耕地、牲畜、农具和粮食,有

  • 站田

    亦称“栈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亭目授与住在交通线上的农民耕种,收获归耕者所有,不用缴纳粮赋,也不用服劳役,只需接待过往的亭目

  • 比如

    地名。即今西藏自治区比如县。位于怒江上游沿岸,东接昌都专区之丁青县、边坎县,南与嘉黎县相对,西接那曲县,北临索县。因境内有比如部落,故名。境内有错松曲等10余条河流及郭普错湖泊。有格鲁派、宁玛派寺院及

  • 游子远

    前赵主刘曜谋臣。光初三年(320)六月,赵将解虎及长水校尉尹车结巴人首领句徐、厍(“厍”音“舍”)彭谋反,事觉,皆伏诛。巴众尽举兵,四山氐、羌、羯应之者30余万,关中大乱。子远时任光禄大夫,献“抚剿兼

  • 更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作吃立节,每年从夏历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始,至次日凌晨黎明止。主要活动:下午清扫室内外,在门旁、神龛贴新对联,特别要更换香炉中的炉灰,以示除旧迎新;当晚,各家杀鸡宰鸭备酒肉祭祖,然后合家吃

  • 五个家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裕固语称巴依赫达,“巴依”,意为“富有”、“富贵”,“赫达”(即敖赫达),意为“部落”; “巴依赫达”,意为“富人的部落”,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肃南县大河区榆木山附近的金窑寺(古称经窑

  • 达姤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达搯室韦。史称该部分布于古冻末河、那河流域,学界对此二河比定不一,今所在无定论,有四说:一说在嫩江下游以西今吉林省大安县至黑龙江省扎赉特旗地区;或认为应在今松花江下游以南、以东地

  • 到查发

    大玛哈鱼籽。赫哲语音译。大玛哈鱼(鲑鱼),是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人网捕的主要鱼种,除将鱼肉晒成鱼干储存外,也将营养极丰富的鱼籽晒干保存到冬天吃。可单吃,也可捣碎后与鱼肉松或小米粥等拌在一起食用。

  • 击球

    见“击鞠”(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