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勒底雅

克勒底雅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藏。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也谋由是路进藏,为清松潘镇总兵官周瑛、西藏贝勒康济鼐等阻击,未果。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于其地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管辖。光绪九年(1883)划归和阗直隶州。1959年改为于阗县。

猜你喜欢

  • 策拨克

    ?—1812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官学生补授理藩院笔帖式,后擢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五十九年(1794),授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六十年,授西宁办事大臣。嘉庆四年

  • 田猎服

    契丹王宫贵族行猎时所著服装。契丹为游牧民族,帝王尤喜田猎,猎时有专服,据《辽史·仪卫志》:“皇帝幅巾,擐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杆腰。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黑绿色”。

  • 延陵国农民革命

    近代壮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府新宁州(治今广西扶绥)壮族秀才※吴凌云(?—1863)因同情农民,被官府以“通匪”罪入狱。次年,越狱回家,被当地农民拥为首领,举行武装起义。为新宁知

  • 米西苏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会种水田的彝人”。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及冕宁县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八姓瑶

    见“巴哼”(405页)。

  • 披袍仡佬

    古族名。又称披袍革老。以穿着贯首披袍而得名。族称始见于清代。分布在贵州镇宁、平远(今织金县)、水城、施秉、黎平等地。男女皆穿短衣,外披一袍,方而阔,无领,无袖,洞其中,以首贯之,前短后长。妇女以青线扎

  • 拓跋守寂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泰子。唐开元九年(721)父死,袭职,任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后谥“勇”,赠灵州都督。

  • 吴王

    ①辽封爵。保宁元年(969)三月,耶律稍受封;重熙六年(1037)三月,秦王萧孝穆徙封;十年(1041),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受封;二十一年(1052)七月,北院枢密使萧革受封;重熙末,北院枢密使耶律仁

  • 北魏宗族十姓

    与鲜卑拓跋氏同宗族诸姓。据《魏书·官氏志》载,至拓跋邻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和拓跋氏合称八姓。其中拓跋氏,由拓跋邻统摄,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元氏。纥骨氏,由其长兄统摄,后改为胡

  • 拉秀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亦称阿拉克硕。在青海玉树境内,牧地横跨子曲河南北。百户驻龙喜寺,下辖百长部落19个,为玉树较早部落之一。明末清初,归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管辖,亲王达什巴图尔曾赠该部头人台吉爵位,并颁文册,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