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勒车

勒勒车

中国北方敕勒、蒙古、达斡尔等族的传统交通工具。亦称����车、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大毂轮车、达斡尔车、哈尔沁车、哈马特力格等。起源于北方草原,由游牧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改进。南北朝时期即在※赤狄后裔敕勒族中广为制造和使用。据《魏书·高车传》记载,敕勒人“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被内地称为“高车”。经历代变迁,传承不息。后传至蒙古、达斡尔等族中,达斡尔族曾以善制此车而闻名。车体、车轮均为木质结构,多以桦木制造。一般车长约4米,车轮高大,直径达1.4米左右,以木辐条与轴心相连。轴径如椽,轻便易驾。车上可安装车篷、桶状水箱。带篷车蒙古语称为“哈马特力格”。除沙漠地区用骆驼拉车外,一般以一牛拉挽。用于迁徙、打柴、拉草、运水等,适于游牧生活。车体轻便、车轮高大,便于在草丛、积雪、沙漠、泥泞、沼泽地带行走,故有“草上飞”之美称。诸车亦可首尾串连,一人即可驾3至10辆车,省事省劳力。至今仍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使用,但逐渐被轻便机动车、拖拉机等替代。

猜你喜欢

  •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

  • 蓝飞鹤

    1901—1930革命烈士。畲族。福建惠安县人。1919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后入泉州省立十一中,因参加学生运动,先后被开除。后又入明新师范,仍因组织学生反对不合理教育制度,被同学称为学潮健将。1

  • 可度者

    唐代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可度者。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率众附唐。唐置饶乐都督府,拜其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以所领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

  • 扶余城

    古地名。因置于夫余故地得名。高丽国境内重要军镇。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在今辽宁昌图县北40里之四面城;一说是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侧一面城古城;有说在吉林省农安县城附近;旧有说在辽宁开原县城西南。贞观五年(63

  • 什寅

    即“拾寅”(1621页)。

  • 兴义府志

    书名。清张瑛修,邹汉勋纂,朱逢甲删正。74卷。成书于咸丰四年(1854)。内容包括天文志、地理志、河渠志、秩官志、学校志、武备志、赋役志、经制志、祠祀志、营建志、古迹志、艺文志、风土志(其中有苗类、方

  • 十设

    见“十姓”(8页)。

  • 毛哄

    鄂温克索伦人氏族制度下的大家族组织。由同一父系祖先十代以内的成员组成,少则6—7户,多则11—12户。清末已由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共同占有财产,发展为公社生活和个体家庭占有牲畜和奴隶并存的组织。公社内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

  • 遮里哈剌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蒙古语意为“远望则黑”。又称“鸳鸯泊”,蒙古语称“昂无脑儿”。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之安固里淖,其地南北皆水泊,水禽集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