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京

北京

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北京的有:①匈奴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夏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昌武元年(418)夺取长安(今西安市)称帝,置南台,遂以统万城为北京。 ②鲜卑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后魏等),建元登国。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逐步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遂建号平城为北京。 ③沙陀贵族建立的后唐,以其发祥地为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后唐同光元年(923)建都洛阳,改太原府为北京。后晋、后汉沿袭不改。 ④金五京之一。天眷元年(1138),金先改辽上京临潢府(故址为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为北京临潢府;天德二年(1150),废北京建号,只称临潢府;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定燕京为中都,以原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已在中都之北,遂改称北京。金北京路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仍曰大定府。此外,我国历史上有北京之称的还有:西晋时(265—316)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南朝宋(420—479)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以南朝宋开国者刘裕幼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因称丹徒(实指京口,丹徒今属镇江市)为北京;唐天宝元年(742),也因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为唐高祖发祥地,建号北京,上元二年(761)停用京号,次年复称北都;北宋庆历二年(1042),宋仁宗为抗拒契丹贵族对关南地区(相当于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的土地要求,准备亲征,建宋真宗亲征契丹时驻跸的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为北京;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即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意欲都北宋故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建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十一年因都未迁成,废京号;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即位,以其为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治今北京市)改称顺天府,建号北京,相沿至今(永乐十九年都城迁来后一度改称京师,洪熙元年复称北京,正统六年又称京师,历清至辛亥革命称京师不改,但习惯上自永乐以后皆相沿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复称北京)。

猜你喜欢

  • 延津州

    唐置地方政区名。因治所设在延津城得名。延津城故址为今辽宁铁岭县城。唐亡高丽国后,其为唐在高丽所置诸羁縻州之一,归安东都护府统领。

  • 阿忒八失

    地名。见于《拉失德史》,意为“马头”,即唐代之马头川。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中亚阿姆河上游纳伦河南岸。其附近之游牧驻居地亦名阿忒八失。

  • 松年

    1837—1906清代蒙古族画家。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姓鄂觉特氏。幼年入蒙古八旗官塾读书,自幼受好书画,长期自学。同治八年(1869),拜名画家如山为师,学习中国绘画理论和技法,造诣日深。曾

  • 菩提流志

    572?—727唐代佛教译经师。本名达摩流支。译言“法希”。姓迦叶氏。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12岁出家,学声明数论,精通咒术、阴阳谶纬。60岁时皈依佛教,从耶舍瞿沙学经论。后到各地游历、讲法。武则天长

  •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

  • 唱名法

    西夏选举制之一。西夏人庆四年(1147)始立。依中原制度策试举人,殿试后,登第进士被唱名由皇帝召见。

  • 蒲速碗郡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怛烈

    室韦人。唐代室韦17大首领之一。咸通年间(860—874),遣使至唐京师(今陕西西安市)朝献。

  • 纳坦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牙塔懒等地。

  • 大公则

    渤海国宗王。宣王※大仁秀侄。唐穆宗(820—824年在位)时被遣朝唐,穆宗赞誉其“知义之道,与华夏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