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台吉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成员,彼此不得通婚。16世纪后,蒙古汗权式微,封建割据加剧,非成吉思汗族裔的卫拉特蒙古封建主,亦相继称鸿台吉、台吉。自是,其名便由博尔济吉特氏贵族尊称,演化为一般蒙古贵族称呼。鸿台吉、台吉都各有自己属民、分地和官属。在卫拉特蒙古各部中,小台吉皆为大台吉(鸿台吉)宗属。大台吉官属有图什墨尔、札尔扈齐、德墨齐、宰桑等官。小台吉组成昂吉置宰桑、德木齐、收楞额等官。满族统治阶级兴起后,蒙古诸部相继归附,清朝政府为笼络各部封建主,袭用其称号作为封爵之一,位于王、贝勒、贝子、公之下,秩分四等,视一、二、三、四品官。并规定,台吉身亡,准其子孙暨亲兄弟世袭;一、二品台吉,许以一子袭替,余子俱为四品,有功者酌量另议;公主之子,10岁以上,父殁后,不拘年岁,给品级;台吉授札萨克者,均授一等;一等台吉和塔布囊给随丁15人,二等给12人,三等给8人,四等给4人。札萨克台吉有封地和属民,闲散台吉有属民无封地;台吉因身份高贵,平民与台吉相遇,要让台吉坐上位;属民见台吉要下跪。康熙年间,复定于札萨克旗设协理台吉,佐理旗务。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统治西藏时,藏区藏族中也有被封赠为台吉者。清朝政府直接统治西藏后,以康济鼐、颇罗鼐等助清军进藏有功,也以该爵分别授其家族。18世纪50年代,清军统一西北地区,部分卫拉特蒙古封建主和维吾尔族上层,也分别被授予此爵。民国以后,西藏地方政府还以该爵封授某些贵族,品级低于噶伦、札萨克而高于一般四品官,但多不授实职。居住在新疆等地的哈萨克族也有“台吉”一称,地位在汗、王、公之下。清代因之。其称呼一直保留至民国时期。

猜你喜欢

  • 幏布

    秦代南郡诸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土布,用以交纳赋税,因称幏布。秦惠文王(前338—前311年在位)时,定其民户岁纳8丈2尺。汉袭秦制,仍令其民以此纳赋。

  • 夹纳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金阳等彝族地区的一种奴隶。祖先是被抢掠或买来的汉族人,经奴隶主强制配婚后,分居分食,世代为奴隶,没有家支,没有人身自由,可被买卖或屠杀,被※格节、※节伙等级占有。其等级地位类似※

  • 李骧

    ?—328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字玄龙。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东羌猎将※李慕第五子,※李寿之父。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与兄李特等流入益州。曾为益州刺史赵廞督将,罗尚之骑

  • 越里吉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一作越棘、越里奴、伊哷齐、伊勒希、伊勒齐、伊勒奇。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一说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处,今黑龙江省依兰城附近。与※剖阿里、※盆奴里(蒲奴里)、※越里笃、※奥里米合

  • 龙子贤

    ?—约1548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平头(今松桃西南)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铜仁等地遭旱灾,粮食欠收,官吏逼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不满。遂与镇徹(今湖南凤凰县境内)苗族首领※龙桑科率腊

  • 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

  • 阿勒马伊

    史学家。全名阿布勒·法图赫·阿布都·卡费尔·本·侯赛因·阿勒马伊。11世纪时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人。谙熟喀什噶尔史,著有《喀什噶尔史》和《晒赫词典》,两书均已失传。《喀什噶尔史》若干片断,保存于贾玛

  • 元史新编

    书名。清魏源撰。95卷。内本纪14卷,列传42卷,表7卷,志32卷。体例视旧史有所变通,如将表、志移列传之后;列传以后妃、皇子诸王、勋戚、功臣、相臣、武臣、文臣、儒林、忠义等名目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

  • 绿头牌

    清代宫用名片之一。上书递牌人姓名、年历,备皇帝便宜行事之用。以薄木片制,宽寸许,长不及尺,体涂白色,首略作“山”字形,涂绿色亦寸许,故名。①凡各族京官奏事、外官入觐,先至奏事处领取此牌,书写后交递。牌

  • 广仁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于乌克尔博罗素克,俗称其地为大芦草沟。由绿营汉军左营驻扎。有游击、守备两衙署。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境北芦草沟。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