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尼吉舍

吉尼吉舍

彝语音译,意为“冤家械斗”。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主家支之间的血族复仇。汉语俗称“打冤家”。※兹目和※诺伙贵族集团,利用家支组织的力量进行血族复仇,争夺土地、财物、奴隶,解决婚姻纠纷等。如某人亲属被杀或财物、奴隶被抢夺及婚姻关系上受欺凌等,则先告知家支头人,经同意后,召开家支会议,作出械斗决定,然后由毕摩作法,算出战斗“吉日”。出击前,派青年送木板令至敌方,以示挑战。应战者掷板于地,踩三脚,搁置石缝。两军对垒,※杂夸(勇士)挥刀舞剑,吼叫跳跃,形如战争舞,表示勇敢,以壮声威。近代使用枪炮后,改用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方法。战斗一般持续一、两天。这种诺伙家支间或本家小支间的械斗,习惯上有一定的限度:目的不是消灭对方,亦非迫使其投降,只要敌方撤退示弱,能烧几座房子,抢些畜、粮,即算胜利而罢兵;双方尽量避免打死诺伙头人,因为事后赔“偿命金”要价太高,赔不起;打到一定程度,双方议和,虽不能消除冤仇,但可休战;战斗到双方精疲力竭、死伤太多时,妇女冲入战场,挥舞裙子以示停战,则立刻停止战斗,否则伤害了妇女,娘家势力会助一方参战,这是双方均惧怕的。械斗的结果,造成大量伤亡,较大规模的死伤可达数百人;严重破坏生产,田地荒芜,牲畜死亡;道路梁津破坏,交通断绝,商旅却步,贸易受阻;社会财富遭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此外,诺伙奴隶主为掠夺土地和奴隶而发动的战争,亦称“打冤家”。一是诺伙家支或几个家支联合向兹目频繁进攻,把兹目赶到凉山边缘,夺取兹目所辖的大片土地和众多人口;一是向凉山四周汉族和其他民族居住区出击,扩张地盘,掳掠大批人口为奴。后者造成了严重的民族隔阂和仇视。

猜你喜欢

  • 临海

    即“蒲昌海”(2319页)。

  • 国相

    ①南北朝时期柔然行政长官。柔然兴起之初,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军政职务均由王族和部落首领担任,职位世袭。自进入漠南后,与北魏及南朝发生频繁交往,“心慕中国,立官号”,军事上建立军、幢制度,行政

  • 吴自发

    清光绪年间贵州苗官。号诚斋。湖南凤凰厅吉信人。苗族。咸丰年间(1851—1861)参加清军,随贵州提督田兴恕等镇压贵州铜仁、清溪、玉屏等地汉族号军及黔东南苗、侗农民起义军。同治、光绪年间,历晋为镇远知

  • 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

    古代卫拉特蒙古散文诗体小说。又称《乌巴什洪台吉和他与瓦剌人战争的历史》、《乌巴什洪台吉与卫拉特牧童》。据民间口头传说记录加工而成,作者不详。叙述16世纪末(一说17世纪初)喀尔喀乌巴什洪台吉进攻卫拉特

  • 播仙镇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地理志》:西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播仙镇,故且末城。《寿昌地镜》:唐上元二年(675年),且末改称播仙镇(《沙州伊州地志残卷》作上元三年)。遗址在今新疆且末南15里处。

  • 木答忽

    见“杨木答兀”(979页)。

  • 源子雍

    488—527北魏大臣。一作源子邕。字灵和。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源贺孙。少好文雅,笃志于学。初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元诩继位后,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历任太中大

  • 耶律洪道

    见“耶律和鲁斡”(1326页)。

  • 大成国农民革命

    近代广西壮、汉等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北上后,清军和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反攻倒算,社会矛盾益加激化,农民武装起义彼伏此起。咸丰二年(1852)初,永淳(今属横州)天地会首领李文彩

  • 阿悉结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组成部分。又作阿悉吉。叶川(今楚河)西,后分为两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称阿悉结阙俟斤、阿悉结泥熟俟斤。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