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悰顺
纳西族葬俗改良先行者。字乐天。云南丽江束河人。生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幼赴鹤庆府读书。知诗书,明大义,有才干。雍正元年(1723),与白沙阿知立倡议丽江改设流官知府。乾隆元年(1736),资助知府管学宣建书院,置义学馆。其母死后,又从管知府的移风易俗倡仪,第一个按汉礼殡殓,择地埋棺土葬,铭刻碑文祭奠,使乡里逐渐革除火化弃骨、念经和杀牛羊致祭的旧俗。
纳西族葬俗改良先行者。字乐天。云南丽江束河人。生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幼赴鹤庆府读书。知诗书,明大义,有才干。雍正元年(1723),与白沙阿知立倡议丽江改设流官知府。乾隆元年(1736),资助知府管学宣建书院,置义学馆。其母死后,又从管知府的移风易俗倡仪,第一个按汉礼殡殓,择地埋棺土葬,铭刻碑文祭奠,使乡里逐渐革除火化弃骨、念经和杀牛羊致祭的旧俗。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村寨中为土司办事者的称谓。主要负责辖区内捕人、送信、催粮、催款或被指派监视百姓履行种田、修房等差役,并轮流到官寨当差,每次5天。各村寨人数不等,受头人管辖,虽地位不高,但
我国自称maη35的“莽人”使用的语言。当地傣族称他们为“岔满”。莽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和雷公打牛等4个村寨,共500人左右。在国外主
元代白兰王。一作唆南藏卜、锁南藏卜。乌思藏人。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达尼钦波与忙达汗公主之子。尚寿宁公主布达汗。至治元年(1321),袭封为白兰王,赐驼纽金印。旋出家。泰定三年(1326)五月还俗,复白
?—175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姓马佳氏。阿音布玄孙。康熙六十一年(1722),袭骑都尉世职。乾隆四年(1739),授盛京协领。历官广东、宁夏副都统。十九年(1754),率宁夏兵千人赴北路军营,从
书名。藏文名《西勒嗄尔米龙》,蒙古药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用藏文写成。3卷。第一卷4章,列药物简化名词,藏、梵文对照。第二卷7章,将普通药物分为石类药,珍宝药等7类叙述。第三卷补述矿泉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及宫廷首饰制造和作坊管理等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1865清朝将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内蒙古科尔沁左后旗东北)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1825),承袭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爵。后授御前大臣、蒙古正蓝旗、满洲镶白旗都统。咸丰三年(1853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伊儿汗国大臣阿鲁黑、不花即出自该部。参见“札剌儿”(433页)。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