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马钱
古货币名。又称汉佉二体钱。公元1至3世纪于阗国铜币。1929年黄文弼在和阗北阿克斯比尔旧城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压铸,圆径2.4厘米,厚4毫米,无孔、无周廓。分大、小两种。大钱正面有汉文“重廿四铢铜”,背面有马像作立姿,及佉文“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小钱正面有汉文“六铢钱”,背面为骆驼或马像,佉文文意同大钱。
古货币名。又称汉佉二体钱。公元1至3世纪于阗国铜币。1929年黄文弼在和阗北阿克斯比尔旧城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压铸,圆径2.4厘米,厚4毫米,无孔、无周廓。分大、小两种。大钱正面有汉文“重廿四铢铜”,背面有马像作立姿,及佉文“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小钱正面有汉文“六铢钱”,背面为骆驼或马像,佉文文意同大钱。
元初北方户类之一。指协同全科户(科取全部赋税的户)承担赋税,起补充调剂税收作用的人户。所纳税额比照全科户减半征收。主要是漏籍(括户时未登记被查出登籍的)、老弱、析居等户。因缺少丁力产业,故免全科。至元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作者不详。民国六年(1917)成书,手抄本。书中记载城垣、衙署、营制、将军、协领、副都统、名讳、八旗满洲、蒙古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领催前锋、马甲、步甲、马匹、马厂地、操演
明代蒙古右翼土墨特部领主。亦译素郎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他失礼子,※把汉比吉所生。仗祖母三娘子之势并有大板升(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之众,富冠诸部。初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五年(
见“乙失钵”(4页)。
?—1880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敦氏 (亦作德都拉氏),隶布特哈正白旗。道光八年(1828),从征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擢头等侍卫。二十二年(1842),从扬威将军奕经戍镇海,以击英舰功,升正黄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尔布勒山接本部左翼右末旗界,西与南接达理冈爱牧场界,北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中前旗界。有佐领二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硕垒汗孙车棱达什率众附清,
见“賨人”(2294页)。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
见“西京”(690页)
?—447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子。太平真君三年(442),封晋王,加车骑大将军。五年,督高平、凉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延。军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间道行抵大母桥,出其不意袭破之,使慕利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