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族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哈尼、卡罗、雅尼、※毫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此外,尚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汉族称其为※僾伲,史籍上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尼、俄泥、※阿泥、※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惰塔、※卡惰、※毕约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沅、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人口为1253952 (1990)。操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源于南迁的古羌人。唐代称为※“和蛮”,分布在滇南等山区。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元设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后又分设纳楼、溪处、思沱、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临安府,一些首领曾被授予封建土司官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起义的田四浪(又名田政)和民国时期反封建土司的首领卢梅贝(尊称为多沙阿波)都是反帝反封斗争的著名人物。善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地主经济,但在红河南岸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领主制经济,此外在西双版纳的南糯山等地,由于受傣族封建领主制统治,还保留浓厚的原始制度残余。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有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实行火葬。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解放后先后建立一个自治县,与彝族、傣族建立一个联合自治州和两个联合自治县。

猜你喜欢

  •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

  • 谔班

    ?—1658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苏哈布图哈萨尔后裔,鄂木布子。崇德元年(1636),随军征朝鲜。三年(1638),率兵从清军征喀尔喀。四年,从征明锦州、松山,以功受赏赐

  • 简如

    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的军事主力。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兄

  • 羯猎颠

    唐时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之将。贞观二十二年(648),率军5万御阿史那社尔所率之唐军,败退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县),守城月余,城破与白诃黎布失毕同时被俘,执送长安获赦,仍佐龟兹王归国执政。后降西突厥阿史

  • 泰不花

    见“太不花”(272页)。

  • 乙习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乙斯勃”。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乙习本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之地,《辽史·营卫志》:“乙习

  • 伍员

    ?—前484字子胥。春秋末年吴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父奢曾任楚国太子建师傅,后遭奸臣费无极诬陷与太子建蓄意谋反,被楚平王执杀。员被迫出走。楚平王闻讯通令各重要关口悬挂其像,派兵把守,能捕获者赏粮5万石、

  • 谢捆

    土族语称“却克·保力嘎”,意为“取毕捆子”。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土族农业生产习俗。秋天,将田间的麦豆等捆子运到场上垒起后而举行的庆丰收活动。届时,家家杀猪宰羊犒劳农田劳作者,吃肉、喝酒、唱酒曲等尽情欢娱一

  • 俄齐迩

    ?—1676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乌梁海氏。居喀喇沁地方。图萨子。顺治元年(1644),袭牛录章京。七年(1650),恩诏,加一云骑尉。十八年(1661),从定西将军爱星阿等追获明桂王朱由榔。康熙十

  • 土家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大庸、吉首、花垣,湖北西南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四川东南部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