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国舅司

大国舅司

契丹中央官署名。专理国舅(后族)诸帐事务的机构。属北面诸帐官。《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番法,王族惟以后族通婚。”后族在契丹统治集团中具特殊重要地位。《辽史·外戚表》载:“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大同元年(947),太宗自汴(今河南开封)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二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据《百官志》: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太宗天显十年(935),合皇太后二帐(《太宗纪》记曰:“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即述律氏)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1014),又并乙室已、拔里二司为一帐。其官职有:乙室已国舅大(小)翁帐常衮、拔里国舅大(少)父帐常衮、国舅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敞史、知事等。下置:国舅乙室已大(小)翁帐详稳司、国舅拔里大(少)父帐详稳司,官设国舅详稳、国舅都监、国舅本族将军、国舅本族小将军等;国舅夷离毕司,官设国舅夷离毕和国舅左(右)夷离毕等;国舅帐剋。尚有国舅别部,世宗置,官制未详。据《世宗纪》:大同元年(947)八月,世宗即位时,尊母萧氏为皇太后,以太后族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立详稳以总之。

猜你喜欢

  • 留吁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子、屯留一带,东部为赤狄潞氏、铎辰等部的居牧区,周围有晋人居住,奉潞氏为盟主。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败赤狄诸部于曲梁(今河北鸡泽),灭潞氏,遂失依靠。翌年,并于晋

  • 峨昌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 闽濮

    古族名。即缅濮。见《华阳国志·南中志》。是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后移耿马),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 纳克什班底派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

  • 皋捩鸡

    五代后晋君主※石敬瑭之父。又作石绍雍。一说其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朱耶氏自甘州入居灵武,故又称为西突厥别部沙陀人。一说本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落西裔,故也称其先为西夷。

  • 辽瓷

    指考古发现的辽代陶瓷。此术语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最早判明有出土地点的辽瓷是1939年在辽宁建平(叶柏寿)辽墓中出土的绿釉鸡冠壶。狭义指辽土烧造,并为契丹人使用的,如鸡冠壶、盘口长颈瓶、鸡腿坛、三彩

  • 哥力各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文史籍称作古***台吉,因领有土默特所属达拉特部,故亦称打郎台吉、打喇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六子。驻牧于大同得胜堡塞外300余里处的垛兰我肯山后。在得胜堡与明互市。有子

  • 尼古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鬼人”。旧时傈僳族普通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据说其不能见到鬼(尼),不能用咒语驱鬼或杀鬼,也不能杀魂致人于死命。故其社会地位较另一种巫师※“尼扒”为低。通常每一个村寨

  • 月良兀秃剌思

    元代地名。又译月良古惕秃剌思。在前苏联赤塔南之鄂良古依河地。宋庆元六年(1200),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与克烈部王罕大败泰赤乌部于此。

  • 质孙宴

    质孙,蒙古语音译,又作只孙,义为“颜色”。《元史·舆服志》:“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元代内廷每有朝会、庆典(皇帝即位、上尊号、寿诞、册立皇后与太子等)、宗王来朝或岁时行幸等皆举行大宴,是时预宴者必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