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昭寺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寺址原系一湖,用山羊驮土填为寺基修建,故又名“山羊土神变寺”。又谓此寺得到神、龙、人、夜叉的喜爱,故又称“嘎西朱寺”,意为“四喜幻化寺”。在吐蕃诏书中又称为“逻娑贝哈尔寺”(意为“逻娑寺”)。今俗称“觉卧康”,“觉卧”(jo bo),清释“诏诏”,意为“释迦佛”或“如来佛”。寺内主殿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之12岁身量之释迦牟尼镏金铜像,“觉卧康”,意为“释迦寺”,因此像较尼泊尔墀尊公主所带身量之佛像为大,故称“大昭寺”,意即“大释迦寺”。现存大昭寺坐东向西,楼高四层,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系经元、明、清扩建而成,其梁架、斗拱及藻井等仍保存原唐代汉地的建筑形式。该寺因供奉文成公主所带之释迦像,金城公主又开创祭佛仪式,此后深受藏族人民敬重,各个历史时期首脑人物,诸如雅隆王系、萨迦、帕竹、蔡巴、宗喀巴、达赖、班禅及第斯等等,都为大昭寺的建筑装饰做出了贡献,故该寺建筑甚为宏丽精美。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等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墀尊公主塑像,“文成公主进藏图”、“兴建大昭寺图”等众多壁画,各种佛像万计。寺前保存有“唐蕃会盟碑”,寺内保存有明太监相英所立石碑一座。由于宗喀巴在这里首创大昭,名声大震。后来,传小昭及燃灯节等宗教性活动和节日亦在该寺举行,届时僧俗官员及百姓云集。讲经、辩经、考格西均在此寺举行。大昭寺还是清代的政治活动重地,金钵巴瓶即存是寺,金瓶掣签的仪式亦多在此寺举行。清季首席噶伦康济鼐的政务处及后来噶厦管理财务税收的商上机构亦设于此。

猜你喜欢

  • 蒙哥都

    元朝宗王。又译满哥都。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阔端子。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共戴蒙哥即大汗位。宪宗二年(1252),以功受封其父西凉府以西地,侍祖母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以居。

  • 令介讹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惠宗时(1068—1086)任米脂(今陕西米脂)守将。大安七年(1081)十月,夏国梁太后委大帅梁永能领兵与宋将种谔战于米脂城下,夏兵大败,米脂城坚守不破,后种谔密遣谍者劝降,遂

  • 回回炮

    又称“西域炮”。元代用以攻城的一种抛石机。至元九年(1272)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创制并由回回军士执掌和教习,故名。其法是在机梢头,安放大石,后座只用少数人操纵机关,猛压梢头,巨石随竿抛掷空中,坠

  • 物力

    金代苛捐杂税名目。《金史·食货志》:“官田曰租,私田曰税。租税之外,算其田园、屋舍、车马、牛、羊、树艺之数,及其藏镪多寡,征钱曰物力”。上自公卿大夫,下至民庶,皆征之,无苟免者。近臣出使外国,以其受有

  • 巴图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

  • 完颜蒲查

    金大臣。亦作蒲察。女真族。完颜氏。银青光禄大夫※完颜冶诃孙,散达子。自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梅坚河,徙屯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初为元帅府“扎也”,使于四方称职,按事能得其实,领猛安。皇统(

  • 十八寨起义

    明代云南弥勒州(今弥勒县)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地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以屯田为名强占民田,致使“民不堪命”,于正德九年(1514),在彝族弥勒部首领阿忽领导下,十八寨(砦)彝民

  • 土薛

    蒙古国将领。又译秃薛。蒙古土别燕氏。元中书右丞相※线真之父。初从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在蒙古灭金之战中,任拖雷西路军先锋。太宗四年(1232),大败金军于钓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尽歼金军精

  • 田光宝

    元末明初湖广容美洞土官。土家族。田乾宗子。承袭容美洞(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至正二十六年(1366,一说二十七年),遣弟田光受等持元所授宣抚司印,上交吴王朱元璋,请改授。命其为四川行省参政,行容美洞等

  • 纳广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政权中负责主持宗教祭祀的官员。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十田级”,享有薪俸谷子300挑(每挑约合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