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人
清末民国时对景颇族人的一种泛称。当时分布在今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大多居于山上,故名。
清末民国时对景颇族人的一种泛称。当时分布在今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大多居于山上,故名。
见“耶律雅里”(1321页)。
五代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沙陀人)年号。923—926年,凡4年。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策伯克多尔济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归清,封和硕布延图亲王,授札萨克,建旗。三十七年定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
明代蒙古女贵族。又译栖栖克、彻彻克,《蒙古黄金史纲》等作阿勒坦妣吉。瓦刺太师※也先女。初,祖父脱欢及父与岱总汗脱脱不花、济农阿噶巴尔济兄弟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的阿鲁台和阿岱汗,双方联姻,遂被嫁与
藏语音译,又译牒巴、第悉。原意为“部落长”、“头人”、“领袖”。清初西藏地方官名,意为“政务总管”,代表达赖喇嘛参加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五世达赖喇嘛命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权力甚大,俗
僜语音译。旧时西藏察隅地区僜人社会习惯法之一,即神判(亦称神断)。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凡因偷盗及私通等事引起纠纷,双方各执一端,事理难明,经调解无效时,即由巫师主持通过神判辨明真伪是非,进行最后裁决。
见“升得”(362页)。
与鲜卑拓跋氏同宗族诸姓。据《魏书·官氏志》载,至拓跋邻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和拓跋氏合称八姓。其中拓跋氏,由拓跋邻统摄,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元氏。纥骨氏,由其长兄统摄,后改为胡
指由汉人组成的军兵。辽、金、元、清皆有此称。 ①辽汉军由枢密院统领。侍卫军中有专设的兵种,称“汉军侍卫”。辽阳路东京兵马都部署司统有契丹、奚、汉、渤海四军,由汉军都指挥使司统汉军。 ②金汉军初沿辽制,
即“傉萨”(2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