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川黔滇苗文

川黔滇苗文

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文字,简称川黔滇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新创的3种文字之一。川黔滇苗文方案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贵州省毕节县小哨苗族乡大南山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声母共有53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声母b、 p、 m、 f、 w、z、 c、 s、 d、 t、 n、 l、zh、 ch、 sh、 r、 j、 q、x、 y、 g、k、 h等23个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各个不同发音部位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 np、nbl、 npl、 nz、 nc、 nd、 nt、 nj、 nq、 ng、 nk、 ngh、 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在鼻音、边音前加h表示,如hm、hn、hi;卷舌塞音声母用在d、t后面加r的办法表示,如dr、tr、ndr、ntr;dl、tl声母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清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kh分别表示[q]、[qh];由于有带鼻冠音的声母ng,舌根鼻音声母写作ngg,和汉语拼音方案不同。韵母共有31个,其中用a表示展唇后低元音,ua表示圆唇后低元音,eu表示展唇前次低元音和展唇后高元音的复合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分别用字母b、x、d、l、t、s、k、f表示,其调值分别为43、31、55、21、44、13、33、24。川黔滇苗文主要适用于四川省古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高县、长宁、木里藏族自治县、盐边,贵州省金沙、赤水、仁怀、遵义、息烽、毕节、纳雍、黔西、大方、织金、普定、普安、兴义、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六盘水,云南省镇雄、威信、彝良、师宗、文山、砚山、丘北、西畴、麻栗坡、蒙自、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个旧、弥勒、元阳,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那坡等县市说川黔滇次方言的苗族,约计有140万人。川黔滇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北魏宣皇帝

    见“拓跋推寅”(1361页)。

  • 佟养正

    ?—1621后金将领。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祖达尔哈齐客游明辽东边境,遂寓居开原,后迁抚顺。天命四年(1919),努尔哈赤征明克抚顺,遂归附。六年,从征辽阳,以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镇江城

  • 合款

    见“门款”(135页)。

  • 兀颜讹出虎

    ?—1218金将领。隆安府(治今吉林农安县)猛安人。女真族兀颜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官尚书省令史、顺天军节度副使,治书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单州刺史、户部郎中、河东北路按察副使、同知大兴府

  • 畬军

    畬族武装。又是畬民乡兵组织。宋末元初,畬族首领陈吊眼和许夫人统领福建漳州、汀州畬民“诸峒”武装进行抗元斗争,配合南宋将领张世杰围攻泉州,讨宋降元将领蒲寿庚。又配合黄华起义军重创元军,坚持抗元斗争10余

  • 阿里马

    见“阿里麻里”(1224页)。

  • 故氐

    见“白马氐”(597页)。

  • 东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操苗语川黔滇方言的一种次方言。主要分布在黔省中部,平越(今福泉)、麻哈(今麻江)、龙里、清镇、贵筑(今贵阳)、修文等地。明天顺二年(1458),爆发了苗民干把珠率领的农民起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李若虚

    约1756—1824清代诗人。字实夫。四川成都人。回族。原籍浙江钱塘,幼时随父入川,为舅父马秋药所钟爱,因又姓马。好咏吟,文才出众,年虽弱冠,即有《梅蕉山房诗课》、《蕉缘轩诗抄》等作品问世。乾隆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