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巩哈县牧民暴动

巩哈县牧民暴动

1944年新疆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武装斗争。为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及所谓献马运动,“解放组织”根据伊宁国民党兵力比较集中,而距伊宁东约100公里的巩哈县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之特点,决定“调虎离山”,在此地发动牧民起义,吸引伊宁的国民党兵力,造成市区空虚,然后夺取伊宁。1944年8月,原巩哈土产办事处副主任法提哈等人至该县鸟拉斯台山区,组成以法提哈、艾克伯尔等为核心的游击队,得到当地民众积极支持。在半个月中,发展到650人。与国民党展开英勇斗争,并整顿队伍,积聚力量。10月5日,游击队分三路向县城进袭。次日,600多游击队员从南、西、北三面包围县城。7日解放县城,拉开三区革命的序幕。旋总部从鸟拉斯台迁至县城,宣布废除苛捐杂税,深得人民拥护。游击队发展至800余人,组成三个大队,其中包括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俄罗斯等族。一部分游击队乘势进占精河西南之登路斯附近及伊宁至巩哈中间站麻札附近。逼使1600多名伊宁驻军主力调往巩哈县区,使伊宁守军只剩1500多人,达到分散敌人兵力、以便发动伊宁起义的目的。11月初,游击队遵照伊宁“解放组织”的指示,放弃巩哈县,吸引国民党军队东移,以乘虚向伊宁进军,与伊宁革命力量里外配合。6日,5000多游击队员和民众组成三个大队,从西南、东南、北面三路逼近伊宁。7日,爆发伊宁革命,12日成立临时政府。此后,巩哈县牧民的斗争汇入了※三区革命洪流之中。

猜你喜欢

  • 杨九乍

    明代“凉山三雄”之一。彝族。万历(1573—1619)前期四川雷波头目。万历十五年(1587),伙同四川邛部土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所属腻乃酋长撒假,黄螂头目安兴抢掠营丁、赖因、烟溪等地,掳去李永政

  • 胡里改河

    见“忽汗河”(1487页)。

  • 渤海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国名(国外有人说是高句丽建立的国家),也是族名(一说只是国名)。亦作渤海国或渤海靺鞨。《盛京通志》称,海之傍山者为渤,“辽地”依山环海,因以为国名。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创立。隋

  • 李大辅

    见“李大酺”(1023页)。

  • 兀鲁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河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答罕山等8卫同时设立,以普速等为指挥、千户。清代有呼尔哈河

  • 龙麻阳

    ?—1513明正德年间苗族暴动首领。湖广镇溪(今湖南吉首县)人。苗族。正德六年(1511),与贵州铜仁苗民※龙童保等率镇筸五寨、平头、乌罗(今贵州松桃西南)等处苗民起事。得土官李椿、筸子坪百夫长龙真协

  • 和罗噶河

    见“忽汗河”(1487页)。

  • 作洛水

    见“潢河”(2464页)。

  • 道州僚

    见“道州蛮”(2299页)。

  • 韩炳

    ?—1736清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守备、都司。雍正元年(1723),从征阿尔加囊��有功,翌年,从征卓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