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木巴尔

巴木巴尔

?—1774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弟纳扎尔玛穆特之曾孙,※渥巴锡族弟。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其祖父乌巴什多尔济曾于雍正九年(1731)遣使赴西藏礼佛。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参加渥巴锡在维持梁卡(前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的会议,决定东返祖邦,参预起义的决策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年1月5日),率所属200余户、5000余人参加东返征战,和舍楞一起指挥前锋部队,为抢渡乌拉尔河立下战功,是东返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三十六年六月五日 (1771年7月17日),抵达伊犁河支流察林河畔。后因病未能随渥巴锡至承德入觐乾隆帝,仍受封为多罗郡王,赐号毕锡呼勒图,游牧于库尔喀拉乌苏(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县),属旧土尔扈特蒙古乌纳恩素珠克图盟东路。次年(1772)夏,入觐承德。三十九年(1774)病逝,子车凌德勒克袭。

猜你喜欢

  • 直荡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宋开宝元年(968),首领啜佶领兵攻府州,为宋军所败。宋太祖诏令已附宋党项部十六府大首领屈遇与十二府首领罗崖诛啜佶,啜佶惧,遂举族归附宋。宋以屈遇为检校太保、归

  • 回回

    ①民族名、古国名或伊斯兰教徒之泛称。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用以指称回鹘(即回纥),为其音转。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后,葱岭以西之回鹘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以族名称教名。在《癸辛杂识》和《辽史》等书中,泛

  • 黎佛二

    ?—1534明嘉靖朝琼山黎族起义首领。又称黎福二。海南岛琼山县沙湾峒人。黎族。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于琼山县沙湾、居林等黎峒聚众千余人,发动反抗地方官府的武装斗争。率众夜袭守兵营寨,杀典史李士奇

  • 契丹语,指无蚊蚋、水草丰美的地方。亦有以此作为专名,如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下属四“瓦里”(一级组织名),其中之一则称“抹”(见《辽史》卷31)。金代初年,因袭契丹诸抹而置群牧

  • 毕里纥都

    元代地名。又译伯勒赫图。位于蒙古国都城和林(又作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东北。为岭北行省手工业聚居地之一。定宗二年(1247)途经其地的张德辉著《塞北纪行》(又作《岭北纪行》)载,其地“乃弓匠积养

  • 商茶

    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初,茶每引100斤,纳钱200文,后增至1000文。不足一引的发给“由帖”(茶由),每由60斤,输钱600文。“茶引”与“由帖”,相当于购销证。

  • 步利

    见“附邻”(1259页)。

  • 卧结

    见“阿拍”(1193页)。

  • 托新卫

    见“塔赛卫”(2159页)。

  • 呼伦湖

    见“阔连海子”(2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