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语

布朗语

我国布朗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布朗族有82280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语有如下特点:有单辅音26个,复辅音35个;有单元音9个,复合元音16个。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起着区别词义的作用,共有3个,即35、33、31。声调的调值在没有对立的情况下,不太稳定,有时还因人而异。如35调有时又可读为高平调;31调有时又读为稍高或稍低的降调;3个声调都对立的音节较少。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也可居于音节的末尾。节尾辅音有10个:-m、-n、-η、-p、-t、-k、-、-h、-1、-l。布朗语的词汇中,有许多傣语借词,这些借词大多是借音,涉及各个方面。如:“箫”、“笛”、“鞋”、“叔父”、“缅寺”等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中心语或中心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布朗语分布朗方言和乌方言。布朗方言的布朗族自称plaη31,分布上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二县;乌方言的布朗族自称u55或va11,他称“蒲满”,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等县。

猜你喜欢

  • 汗腾格里山

    清代新疆山名。《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指为天山主峰。即今新疆温宿县北汗腾格里峰。位于中国、前苏联边界上。海拔6995米。高处终年积雪,有现代高山冰川。

  • 陈子名

    ?—1383土族第一代陈土司。一作陈子明。本为汉族。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元末为淮安右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率众归明,受封随征指挥佥事。洪武十六年(1383),阵

  •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三日(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张荫棠同噶伦擦绒·汪曲结布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全权大臣戴诺谈判,于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1908年4

  • 会稽山

    山名。相传夏禹至茅山大会诸侯始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于越辖地。春秋末年越为吴所败,越王勾践率残兵5千被困于此。

  • 高唐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三十一年(1294),汪古部阔里吉思驸马始受封。弟术忽难袭封。

  • 莜面

    呼和浩特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即谚语所称“绥远三件宝”中之一“宝”。以麦面即燕麦面为原料,制做有三熟之说,即麦子要炒熟,和面时要用滚开水烫熟,成形后要蒸熟。主要有搓鱼鱼、摊窝窝、压饸饹、吃团儿、

  • 合剌乞答

    见“西辽”(689页)。

  • 阿眉斯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阿眉斯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12万,包括台东县东北部的台东镇,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关山、成功、卑南等;花莲县东部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凤林

  • 傣哪文

    参见“傣文”(2242页)。

  • 萨垒

    清朝将领。索伦人,任总管,隶正白旗。初充营长,率索伦兵从征伊犁,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功赏百金50两。二十三年,从副都统鄂博什赴援叶尔羌(今新疆莎东县),解将军兆惠黑水营之围,因功赐号哈坦巴图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