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比
参见“锡伯族”(2364页)。
参见“锡伯族”(2364页)。
赫哲族的一种选婚习俗。“说论”赫哲语音译,意为“烤肉叉”。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即以是否善于削烤肉叉为择婿标准。赫哲族认为善于削烤肉叉的必是劳动好的和捕鱼打猎的能手。因此女方在接受男
清代著名画家。藏族。出生于门汤绘画世家。幼年酷爱绘画。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拉萨绘制成《四部医典》79幅彩色系列挂图。画出整套人体内脏解剖图,唯从第悉之命,保留了心尖朝上之画法。在《胚胎学》挂图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岩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相传原住喜马拉雅雪山附近的特里里东,随后向西南迁移,越过安贡河谷,最后从日乌越过雅鲁藏布江,定居在潘金、仁更、罗龙一带。在语
见“真寂寺”(1819页)。
宋代党项首领。原为※李继捧牙将。宋淳化五年(994)三月。李继捧遭宋将李继隆讨击,乃令其报知族弟李继迁,反被继迁缚帐中,以轻骑袭继捧营欲并之。七月,李继迁授为指挥,被遣诣宋绥州伪求纳款,会于石堡砦,受
西夏高僧。法名德慧。住贺兰山佛寺,后被封为智昭国师。仁宗时曾译《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圣大乘胜意菩萨经》和《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
僜语音译,意为“调解人”、“中间人”、“介绍人”。解放前僜人民间纠纷的调解者。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不经选举、亦不世袭。凡能言善辩,经常应邀调解纠纷者即得到社会公认。主要以氏族传统习惯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清代宗室庄田中的全分粮庄。整庄、半庄的区分标准,历有不同。顺治二年(1645),以每庄420亩至720亩为大庄,240亩至360亩为半庄。康熙八年(1669),分编大庄为4等,规定每隔10年编定其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