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差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小户)只有1子者,也得去支差,实为披着袈裟的奴隶。民主改革后,取消喇嘛头人的特权,此差已不存在。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小户)只有1子者,也得去支差,实为披着袈裟的奴隶。民主改革后,取消喇嘛头人的特权,此差已不存在。
见“萧兀纳”(1992页)。
古河流名。又称武水。《汉纪》注曰:“武溪在今辰州卢溪县西百八十里,即五溪之一”。以源出武山得名。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槃瓠形迹犹存。南流注入沅水。昔※五溪蛮所居之地。
藏语音译,意为“部落办事人”。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牧区基层组织的执事之一。各部落共同推出一名人选,由※宗本(相当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宗”的官员)决定。负责传达宗政府的命令、宗政府与部落的联络及向小部落派
唐末河西地区地方政权。 “西汉”,意为西部汉人;“金山”,又名金鞍山,在敦煌西南,即今甘、青、新三省交界处之阿尔金山。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一说三年),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即张奉)所建。奉自称“白衣
见“咄于”(1388页)。
契丹大字印章。各地收藏印章颇多,经辨识出的契丹大字印有10余颗(契丹小字印还未发现),以此印最为典型。1965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河南营子乡东台村附近辽遗址。现藏赤峰市博物馆。铜质鎏金。印面方形,边
西域古国名。见《洛阳伽蓝记》。《魏书》、《北史》西域传作乾陀,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哒所破而改名。同传小月氏国也指该国,都富楼沙城。其王为大月氏王寄多罗子。寄多罗西徒后令其子守此城,因
1894—1977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字婉如,别名念吾。女。天津市人。回族。出身于富商家庭。少年时曾参加天津国民捐和爱国储金运动。辛亥革命后,就读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加入同盟会,曾支持该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三年(1370)五月,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遣人招谕吐蕃诸首领,河州以西朵甘地区诸部归附。四年十月,设置朵甘卫指挥使司,管辖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
学堂名。清代为皇族中※觉罗衍派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宗人府办,以八旗分设为8学。由府请旨简派宗室王公8人总理学务、满汉京堂官8人分稽功课,由府于觉罗内选设副总管16人分掌8学。每学,设满书教习2人(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