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木球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场地两端各有一个宽3米、高0.5米的木制球门,呈半圆形。比赛双方各5人出场,手持一根长60厘米、直径7—8厘米的木棒(民间或有用牛肩胛骨者),击球部位呈斜角形。木球一般是10厘米粗、8厘米长,两端削成椭圆形(民间或用线缠绕成球,俗称“毛蛋”)。球一触地,即改变方向,故难度极大。参加者多青壮年或少年男子。棒子粗细和木球大小,由使用者年龄大小而定。成年人喜欢用粗重棒和小而硬的线球。比赛分上下两场,每场10分钟。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负方要受到惩罚,由胜方一人在端线用棍将球击出,负方队员从端线喊着“嗦儿”,将球捡回来,中途不准停留,直至胜方每个人对败方每个人惩罚完毕即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同葛

    见“通古斯”(1968页)。

  • 佛仓

    活佛私有财产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活佛个人化缘、诵经收入和施主向活佛奉献的财物及活佛衣食住行等费用的支出。其规模视活佛等级地位之高下,而有很大的悬殊。大的佛仓设※商卓特巴一名,下辖※绥本喇嘛及众多办事服

  • 蒙古实物租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在蒙古地区,封建领主对其领地的牧场和牧地享有支配权,除优先占有水草丰饶的最好牧场,供自己饲养放牧外,将其余牧场分给所属阿拉特使用,阿拉特须按规定向领主缴

  • 仆固

    见“仆骨”(318页)。

  • 达郭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小木锄。选用天然树丫砍削制成。锄作勾状,勾长10余厘米,柄长约40厘米。用以除草和松土,工效极低,且易损坏。

  • 射柳

    又作“剒柳”等。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射箭竞赛活动。源于辽代,《辽史·国语解》:“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遥辇苏可汗制”。常于行宫或近郊举行,皇帝亦亲莅之,并有专门的大射柳之礼之服。金代,凡重

  • 二院皇族

    辽王朝皇室家族。辽开国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出身于遥辇氏部落联盟中之迭剌部。开国前,迭剌部长期执掌部落联盟军政大权,阿保机即以大迭剌部夷离堇(军事首领)称帝。建国后,阿保机深虑迭剌部强大难制,天赞元年(9

  • 支汗那

    见“石汗那”(450页)。

  • 完颜撒离喝

    ?—1150金大将、开国功臣。又作撒离合、撒喇喝,亦名杲。女真族。完颜氏。安帝跋海(洋海)六代孙,胡鲁补山之子。雄伟有才略,为太祖阿骨打钟爱,常随从于军中。曾被世祖劾里钵收为养子。天会五年(1127)

  • 银齿

    古族名。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唐宋时期分布于南诏统辖下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2节度辖境内。其人以银片裹齿为饰,故名。行此俗者不及以金饰齿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