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瑶土官
畲族地区设置官员名,又称“官”。明朝于闽、粤交界的畲族地区设置土官,用以管理畲民,征收赋税。因史书上对畲、瑶民族的记载,往往混淆,或称畲族为瑶族,对畲区官吏称为“抚瑶土官”。
畲族地区设置官员名,又称“官”。明朝于闽、粤交界的畲族地区设置土官,用以管理畲民,征收赋税。因史书上对畲、瑶民族的记载,往往混淆,或称畲族为瑶族,对畲区官吏称为“抚瑶土官”。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始见于8世纪突厥文碑铭。初译为“匐”。元时译为别、伯、卑、毕,清时译为伯克、白克。新疆建省前,地方政府仍保留此种官称,自阿奇木伯克及其副职伊沙噶伯克以下,约有职司、名目不同之
见“夜落隔归化”(1497页)。
?—742唐朝突厥族将领。又称史昕。※阿史那怀道子。开元二十八年(740),被唐玄宗册封为继往绝可汗,又作十姓可汗,开府仪同三司、濛池都护,其妻凉国夫人李氏为交河公主。天宝元年(742),奉命赴突骑施
?—453十六国至南北朝时佛教高僧。祖籍康居。原姓康。后移居中国,世居吴兴。父彤,尝为冀州别驾。谛10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博览经籍,识见广大。初于虎丘寺讲《礼》、《易》、《春秋》各7遍,《法华
?—1674清朝大臣。又作星内。满洲正白旗人。觉尔察氏。辛泰之弟。初为二等侍卫兼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天聪七年(1633),驻守辽河。八年,随太宗征蒙古察哈尔部。同前锋略大同。论功授云骑尉世职,授
书名。藏文名《巴斯满玛札苏勒》。蒙古药学著作。18世纪蒙古药物学家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写成。16叶,木刻本。内容有奶油药制法、药浴术疗、疟疾和梅毒的治疗、皮肤病种、鼻药配制法、种牛痘法等。书中还收录有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天水郡(治今甘肃通渭县西)。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镇。东汉改为略阳县,属汉阳郡。晋属略阳郡(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战国时此地为白马氐之东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千户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五音所,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南有五因河,又有五因屯,故名。
见“八儿思阔”(26页)。
书名。史料笔记。金末元初人刘祁撰。14卷。书成于甲午、乙未(1234—1235)之际。祁(1203—1250)字京叔,浑源(今属山西)人。世代仕金。金亡逃离汴京(今开封),辗转北归故里,躬耕自给,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