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基语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拉基语的仅二三百人)。拉基人有红、白、黑、花等几个支系,这大概跟他们过去服装的颜色和其他特点有关。不同支系之间,其语言有一定差异。其中黑拉基和花拉基的话比较接近,可以互相通话,和白拉基之间的话差别较大。拉基人大都与汉、壮、苗、傣等民族交错杂居,连他们所在村寨和曼美、曼邦等都是壮语和傣语的地名,所以拉基人多兼通汉语西南官话、壮语、苗语或傣语。金厂镇的花拉基语有25个声母和64个韵母。在7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的对立;除了带—i、—u、—m、—n、—收尾的韵母外,还有一套鼻化元音韵母;在民族的语词中,促声韵尾均已消失,拉基语中偶然出现的一些促声韵,一般都是从壮语、傣语吸收的借词。另外,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声母和韵母;有6个舒调和3个促声调。拉基语中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不少带a、la、m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前缀没有具体意义,仅作构词成份。拉基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面或后面的都有,其中汉语借词多在前面,民族词多在后面,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时,在谓语前用a35ku33作状语,但在谓语后面还要用否定副词lio11。拉基语和仡佬、普标、布央等语言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都有一套大致相同的本民族基数词;这些语言的同源词约在30%至40%之间(这是以200个最基本的词为基数统计的)。上述语言跟壮侗语族诸语言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5%上下。壮侗语族另外3个语支各语言的同源词都在45%至65%之间。调类一致,语音对应比较整齐。而和仡央语支之间调类不统一(仡央语群内部声调的对应也不整齐)。

猜你喜欢

  • 宣慰司照磨

    官名。宣慰使属员。掌衙署钱谷出纳、营缮料理等事。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和贝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蓝旗人。巴林氏。世居喀喇沁。初任云骑尉品级章京。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云贵,败南明晋王李定国等于鲁噶。康熙十四年(1675),从征陕西王辅臣,败敌兵于峻岭。十五年,从

  • 替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第拉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第拉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与喜拉逊河相近。

  • 拔灼

    见“颉利俱利薛沙耽弥可汗”(2166页)。

  • 唐兀

    又称唐古特、唐兀惕。元代对党项人的称呼。系对党项(tangut)一词的音译。又兼称党项人所建的西夏国。因西夏国领土主要在河西,也称河西,或译为合申。元代唐兀人还保留某些原来的民族文化习俗,使用西夏文。

  • 殊缕布

    古代氐人所织的布。氐人有麻田,善于织布。利用麻缕,织为异色相间的“殊缕布”。《说文解字》云:“絣,氐人殊缕布也。”东汉时,这种布已为中原人士所习知。

  • 把力黑

    见“缚喝”(2416页)。

  • 奥喜县

    即“粤喜县”(2255页)。

  • 集解部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初期由八部组成,集解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时

  • 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