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
昆仑山之玉的简称。产于新疆和田地区,故又称和田玉。是玉石中之最佳者。质地细腻,色泽明亮。早在春秋战国时,就以玉质精良而名闻遐迩,被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帝王视为珍宝。历史上西北各族王公,也常将其奉献于中央王朝。有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5种,其中尤以白玉最佳。玉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从山中开采,矿区一般在海拔5千多米的高山,采出的料称“山料”或“渣子玉”。一是从河中捞出,称“踏玉”。采出的料里有石质的称“山流水”,石质已剥离的称“籽玉”。制成工艺品后,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昆仑山之玉的简称。产于新疆和田地区,故又称和田玉。是玉石中之最佳者。质地细腻,色泽明亮。早在春秋战国时,就以玉质精良而名闻遐迩,被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帝王视为珍宝。历史上西北各族王公,也常将其奉献于中央王朝。有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5种,其中尤以白玉最佳。玉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从山中开采,矿区一般在海拔5千多米的高山,采出的料称“山料”或“渣子玉”。一是从河中捞出,称“踏玉”。采出的料里有石质的称“山流水”,石质已剥离的称“籽玉”。制成工艺品后,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又写作摆衣。旧时傣族的他称,清初始见,即百夷、伯夷、白衣的同音异写。见“百夷”(747页)。
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地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治所在依兰喀喇,即今依兰市。辖域东界密山府,西邻方正县,南连宁安府,北接桦川县。古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唐为渤海地。辽为
旧时东北地区对沙俄钱币的俗称。对其纸币则称“羌帖”。名称来源,似与清初黑龙江流域各族咒称沙俄侵略者为※罗刹,误传其为老枪,又误为老羌有关。
见“耶律淳”(1304页)。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德宁县(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蒙古国建立前,汪古部世居该地。元代汪古部贵族赵王于黑水(今艾不盖河)北岸修建以王府为中心的新城(俗称赵王城),定名静安县,为静安路
参见“哈孜伯克”(1639页)。
元末明初四川越嶲土官。彝族。元末为邛部州(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北)招讨使。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改为邛部军民州,任土知州。系后来邛部宣抚司之先世,用“岭”作姓的第一人。
即“塔布囊”(2157页)。
河名。古称“神川”、“丽水”、“犁牛河”,藏语“哲曲”。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为通天河,东南流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入四川、西藏边境,又南流入云南西部,经丽江纳西族
见“五当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