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氏而得名。参见“北魏”(529页)。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清末广西提督冯子材镇压海南岛陵水、崖县等地黎族人民起义后所制“善后”方案。共12条,其内容主要是:开辟十字大路,使来往畅通;屯兵要冲之地,安营弹压;分设抚黎局,委任黎族上层为局以下各级头目,令其自为约
?—355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东晋咸康三年(337),袭杀族弟杨毅,并其众,自立为仇池公。向后赵石虎称臣,又遣使称藩于东晋。永和三年(347),被晋穆帝封为征南将军、
见“耶律秃花”(1313页)。
吐蕃大臣。初名韦杰多日,或作杰多日达囊、杰多日达尼雅。一般属民出身。自幼头脑灵敏,曾受到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宰相钵阐布勃阑卡贝云的重视及警惕。后挤入大臣行列,更名韦达纳坚。仇恨掌政僧人势
?—前114匈奴因淳王。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以少胜多,俘匈奴众3100人,被封为杜侯(一作壮侯),赐食邑1300户。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卒,子孙数世称
唐代回鹘贵族、重臣。亦称颉于迦斯。天亲可汗(779—789在位)时,擢为相。历仕天亲、忠贞、奉诚3可汗。建中二年(781),代天亲可汗接见唐册立使源休。忠诚可汗时常领兵在外,与吐蕃争战。贞元六年(79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南城(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0余,口24000余,胜兵4500。国王之下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译长2人。居
见“梁弥忽”(2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