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杜尔伯特

杜尔伯特

①蒙古旧部名,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首领与准噶尔同宗,姓绰罗斯。一说是元臣孛罕后裔,始祖为明代瓦剌太师※也先长子(一说为孙)博罗纳哈勒。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沿岸。17世纪初,博罗纳哈勒五世孙※达赖台吉等拥有一支能征善战之军队。准噶尔强盛时,服属之。噶尔丹出兵喀尔喀后,杜尔伯特台吉率部分属众随策妄阿拉布坦离开阿尔泰地区,移牧水草丰美、土地平旷的博罗塔拉一带,不时向清朝纳贡。乾隆十八年(1753)冬,※车凌、※车凌蒙克和※车凌乌巴什率所部归清朝,编为赛音济雅哈图盟,定牧于科布多、乌兰固木地区,后分左右两翼共14旗。 ②蒙古旧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后裔,与科尔沁部同族,初同牧,后分出。传至爱纳噶始称其部名杜尔伯特。后金天命九年(1624),其子阿都齐随科尔沁台吉奥巴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648),封其孙色棱为札萨克固山贝子,属内札萨克,一部编为一旗,牧地在嫩江东岸。札萨克驻多克多尔坡,隶哲里木盟。今为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意利珍豆启民可汗

    即“启民可汗”(1174页)。

  • 张穆

    1805—1849清代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初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洲、石洲(一作石舟),晚号靖阳亭长。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曾充正白旗汉教习。道光十九年应顺天乡试,以受诬作弊被斥,自是绝意举

  • 北魏三主官制

    拓跋鲜卑北魏前期之分权互督地方官制。北魏建国后,对占领的大片汉人聚居农业区域,既袭用汉魏旧制,又实行三长官制以加强控制。天赐三年(406),道武帝拓跋珪正式设置地方官,“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

  •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名。隶湖广行省,辖境包括今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和广西小部分地区,统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五路;南宁(今广东儋县西北)、万安、吉阳(今海南省崖县西)三军及乾宁安抚司(今海南省琼山)

  • 拓东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六节度之一。据《南诏德化碑》“(赞普钟)十四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即765年)春,(阁罗凤)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改称鄯阐府。依樊绰《云南志》则谓:“拓东城,广德二年(76

  • 契苾葛

    隋末铁勒族契苾部首领。据《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为易勿施莫贺可汗契苾歌楞子(《回鹘传下》作弟)。以勇著称,始为莫贺咄特勤(亦作莫贺咄特勒),辖地近吐谷浑。因居地狭隘,又多疠毒,遂徙热海(今伊塞克湖)之

  • 元德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铜质,传世品形制规格不一。有“元宝”与“重宝”钱。

  • 红光南山崖书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乡红光三村南山坡石砬子上。此为两山谷相交处,座西向东。题字距地面半米,相近两处,可辨者70余字。

  • 北魏宣武皇帝

    见“元恪”(228页)。

  • 额敏都霍什提卜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乌什人。清郡王※霍集斯从弟。乾隆二十三年(1758),因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反清,受霍集斯派遣,往叶尔羌(今莎车)招抚阿布都伯克(霍集斯兄),潜将谋告霍集占,致阿布都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