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桑雄部落

桑雄部落

藏族部落名。为“羌日六部”之一。在西藏那曲县境内。“桑雄”藏语音译,意为“广阔平原”。下辖阿巴、托如、玛尔庸、苏尔巴、森巴、扎江、森巴达孜玛、甘丹、赛东9个小部落,故称“桑雄格尔雄古”即“桑雄九部”。历史较久,初由藏北金格尔属下协敖管理,后西藏地方政府在该地设那曲宗,改隶那曲宗。时该地草场全归森巴拉让所有,外差悉由森巴措哇家支应,玛尔庸和苏尔巴两措哇牧户每年向森巴拉让上缴畜产品作为草钱。1928年,桑雄遭雪灾,人畜锐减,森巴部落无力支应与日俱增的差役。噶夏政府自阿里调牧民与苏尔巴共同组成阿巴措哇。并将森巴拉让交出之草场作“公地”,供桑雄各部共同使用,自是,桑雄各部共同支应外差。阿里迁来之拉麻甲系官宦后裔,人称“本举”,其家族历任协敖、总管职,故噶厦政府封该家族为世袭总管。

猜你喜欢

  • 西藏商务考察团

    1947年10月,西藏分裂主义分子以赴欧美考察商务名义,为搞“西藏独立”而非法组建。由大农奴主夏格巴·旺秋德丹任团长,节康堪穷、帮达羊壁等为团员。经印度到南京后,因国民政府拒发出国护照受阻,美英驻南京

  • 葛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寻甸、罗平、师宗、路南、富源、宜良、弥勒、禄劝、会泽、鹤庆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巴桑

    ?—176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姓伊克明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籍三百余户降。诏赐冠服佩饰。受命入觐,封辅国公,赏白金1500两。寻阿睦尔撒纳叛,拒从,与诸辉特台吉被置于塔密尔。

  • 塔什罕

    见“者舌”(1348页)。

  • 浪峨

    部分景颇族自称。※景颇族的一支系。汉称“浪速”。散居于潞西县的营盘、崩布、弄龙、当扫、猛广、引欠、猛板,梁河县的邦歪,瑞丽县的南京里、猛休、贺共及盈江县的铜壁关等地。

  • 农桑衣食撮要

    书名。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撰。2卷。明善本名铁柱。大司徒迦鲁纳答思子,以父名为氏。曾任靖州路、安丰路达鲁花赤。延祐元年(1314),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任内,察视江淮地区农情,研讨诸农书

  • 溪州铜柱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同溪州刺史※彭士愁战罢讲和后所立纪其善后事宜之铜柱,亦为界标。铸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天福四年秋,士愁引兵攻楚,兵败,遣子师暠率向、田、龚、朱、覃五姓首领纳溪、锦、奖三州印,请

  • 纥石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纥石列。来源于部名。分布较广,主要居活剌浑水(今呼兰河,一说为通河县境付拉荤河)、阿里民忒石水(今乌苏里江上中游,一说为绥芬河入海处附近之阿敏水)、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

  • 波密

    地区名。在西藏自治区东部古称“野番”、“博窝”。清宣统年间(1909—1911),清朝统治者借口未经“王化”,曾三路进攻该地,是为有名的“波密战役”。辛亥革命事起,驻此地之清军哗溃返藏,1916年藏军

  • 议榔

    苗族民间议事会。类似古代※门款制。亦称勾夯、春酒会、里社会议、丛会、埋岩会议等。各地名称不同,性质基本相似。源于氏族议事会,亦是继氏族公社解体后沿袭其旧有的民主选制度而产生的地缘性榔款组织。氏族每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