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有三种含意:①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各个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步消失,形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民族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壁垒受到猛烈冲击,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日益频繁,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受到阻碍。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建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上,民族融合的因素逐步得到发展。但是,社会主义阶段不是实现民族融合的阶段,而是民族发展繁荣的阶段。力图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民族融合,不仅会妨碍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而且必定损害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实现,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以后,全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繁荣,并趋于一致,一种世界范围的新的共同语言代替了各民族语言,各民族的民族特征已经消失的时候,世界各民族才能最终融合为一体。 ②不同族体的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的途径和方式。如象中国的回族,就是由外来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的回纥的后裔、蒙古人和汉人等经过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③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论著中,多有把民族融合作为民族同化相同意义使用的。

猜你喜欢

  • 雅龙

    见“瞻对”(2586页)。

  • 武落钟离山

    古地名。又名难留山或难留城。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相传是※巴人首领※廪君的诞生地。其地有巴、樊、瞫、相、郑五姓居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未有君长,乃共掷剑于石穴,中者为君。唯务相中之,得五姓之君。《

  • 耶律只没

    辽皇子、文学家。名又记作长没、质睦。字和鲁堇。契丹族。为辽世宗※耶律阮弟三子,景宗※耶律贤弟。史载其智敏好学,通契丹字、汉字。善诗,作有《移芍药诗》、《放鹤诗》等,今皆不传。穆宗时,应历十九年(969

  • 追金鹿故事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开发景洪地区的传说。故事流传甚广,情节各异,内容大体相近。相传傣族首领叭阿拉武率大小头人及群众外出畋猎,天神为了把他们引到土地肥美而无人居住的勐脸(孟连)、勐梭(勐阿)、勐泐(景洪)等

  • 差巴

    藏语音译。明时已有此称,意为“负担赋役的人”。藏族农奴制度下构成农牧奴阶级的一个主要等级。人身依附于农奴主,以被农奴主分予少量份地或准予使用草场放牧牲畜,而被束缚于各农奴主的领地上,不准迁徙、逃跑。要

  • 永安长公主

    1634—1692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孝端文皇后生。初封固伦公主。顺治二年(1645)四月,下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子巴雅斯护朗。十四年(1657),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

  • 吴陇登

    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湖南凤凰厅鸭保寨(今凤凰县鸭保寨)人。苗族。原为苗百户。乾隆五十九年(1794),与贵州※石柳邓、龙乜妹(苗族)等在其家聚会商讨起义。六十年,与苗民※吴添半在凤凰厅苏麻

  • 其美

    见“吉美其美”(684页)。

  • 拔悉蜜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弊剌、拔悉密、拔悉弥、阿布思。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游牧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后迁牧鄂尔浑河流域。依山散居,其人雄健,善骑射,冬以木马(雪橇)于雪上逐兽射猎,以桦皮

  • 干脱总

    见“恩拉达卜”(18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