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齐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滨大小吉里河(今吉林河),东与北界乌珠穆沁旗,西界浩齐特右翼旗,南界克什克腾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至博罗特,为避察哈尔侵逼,往依喀尔喀车臣汗。崇德二年(1637),率众归清。顺治三年(1646),封札萨克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特古力克呼都尔井,会盟于锡林郭勒盟。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滨大小吉里河(今吉林河),东与北界乌珠穆沁旗,西界浩齐特右翼旗,南界克什克腾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至博罗特,为避察哈尔侵逼,往依喀尔喀车臣汗。崇德二年(1637),率众归清。顺治三年(1646),封札萨克多罗贝勒,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特古力克呼都尔井,会盟于锡林郭勒盟。
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地区以蕉葛纤维织成之布。亦称蕉葛布。据杨孚《异物志》:“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之为丝,可纺织,女工们为絺绤,今交趾葛也”。岭南各地俱有之。左思《吴都赋》把蕉葛与越升并提,“焦葛
见“冷格里”(1119页)。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专管活佛衣食住行诸事。是※商卓特巴的助手,在其支配下履行职责,下属有※尼尔巴。为活佛府邸的主要办事人员。
即“巴儿忽”(407页)。
521—586北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官员。字文宗。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人。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北魏中书监源子恭之子。北魏孝庄帝永安(528—530)中,以父功赐爵临颍
见“罗藏拉卜坦”(1422页)。
?—1762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领侍卫内大臣拉锡子。雍正六年(1728),由荫生授三等侍卫,历任御前二等侍卫、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三年(1738),与侍郎阿克敦台吉额默根赴准噶尔,议定
1751—1783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额驸亲王策仍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寻访确认为五世转世灵
藏语音译,又称“本芒哦协”,原意为“官民相识”。解放前西藏藏北牧业区一种内差名称。约始于1945年。支差者依贫富分为5等:“达秀阿妈”(支差组的首户)、“达宝”(支差组的次等户)、中等户、中下等户及下
见“契丹文字”(15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