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渤海

渤海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国名(国外有人说是高句丽建立的国家),也是族名(一说只是国名)。亦作渤海国或渤海靺鞨。《盛京通志》称,海之傍山者为渤,“辽地”依山环海,因以为国名。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创立。隋末唐初两批徙居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的粟末靺鞨人,参与契丹李尽忠等发起的反叛,惧唐究治,渡辽河东逃,在大祚荣领导下击溃追剿唐军,于唐圣历元年(698)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县附近六顶山)建国,初称※震国。唐先天二年(713),玄宗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前往祚荣所在,拜其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又以祚荣所统置忽汗州都督府,命其为都督。祚荣接受册封,遂去靺鞨和震国号,专称渤海。唐宝应元年(762),代宗诏渤海为国,进渤海郡王为国王;仍置忽汗州都督府,相沿至其亡。初都奥东城(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几经迁都,唐德宗贞元(785—805)中,定都忽汗城(治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盛时疆域东濒日本海,西以第一松花江和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一带与黑水靺鞨、契丹相邻,南至今朝鲜半岛龙兴江(泥河)北,北至黑龙江省依兰县境。与唐关系紧密:自中宗时祚荣遣子入侍,直至唐末,累派王子、王弟、王侄等近亲入长安“宿卫”;新王继位必受唐廷诏册始取得合法地位;对唐有守边、朝贡义务,共来贡约145次;又多次派学生赴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唐在其地置长史监领。唐亡,转臣属后梁、后唐,朝贡后梁5次,后唐6次。多次遣使东渡大海,与日本交聘。与新罗、契丹、黑水靺鞨等时或互通友好,时或兵戎相见。仿效唐制完备区内政治、行政制度。上设宣诏、中台、政堂3省、6部、12司等机构。下置5京、15府、62州。有“胜兵数万”(或作数十万),设10卫领之。有品阶勋爵制度。使用汉文,文化发达,崇信佛教。经济昌盛,农产品有稻、粟、麦、稷、豆;饲养马牛,俗贵“率宾之马”(即率宾府所产之马),以马与中原交换;手工业品有布、绸、各种陶器和玛瑙器;产金、银、铜、铁,熟铜远销中原;能制造渡日本海的大船,对外换频繁。因有“海东盛国”之称。辽天赞五年(926)元月,为阿保机破灭。传15世,历229年。亡后,辽改其国为※东丹国。其民有10余万亡投王氏高丽国,成为今朝鲜半岛居民的先人之一;一部分逃入女真地区,加入女真族;大部分被契丹贵族分散迁徙到辽东半岛和西拉木伦河流域;亦有不少逃入中原地区。辽统治下的渤海遗民,多次起义反辽,先后建立※定安、※鸟舍、※兴辽、※大渤海国等政权,但均被镇压。辽亡后,渤海人归附女真,逐渐成为金代女真的一部分。附渤海国王世系:(见下页)

猜你喜欢

  • 格列山只台吉

    见“格哷森扎台吉”(1811页)。

  • 奉化县

    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北岸。元为开元路地。明属福余卫。清为科尔沁左翼中达尔罕王旗地,原名梨树城。道光元年(1821)设昌图厅照磨。光绪三年(1877)改置奉化县,隶昌图府。为清末在内蒙古东

  • 业全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尼责我”,中书六大之一。位在第二。

  • 舒保

    ?—1864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鲁氏。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护军补护军校。咸丰四年(1854),以护军参领随僧格林沁镇压连镇捻军起义,赏加副都统衔。五年,大小28战,水陆用命,而所率马

  • 钦定大清会典

    即“清会典”(2108页)。

  • 司岗里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传说中的人类发祥地。西盟地区佤族把“司岗”解释为石洞,“里”即出来,意为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此洞在西盟县以西约25公里的巴格岱(今在缅甸)附近的山上,据说不仅人从此出,而且佤族

  • 麦著黄洞长官司

    土司名。元置麦著土村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西。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改属永顺。洪武三年(1370),总管答(黄)谷踵内附。五年,改置麦著黄洞长官司,隶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

  • 拉失德

    1509—1560※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又译热西德。※萨亦德汗长子。1533—1560年在位。少年时被父派驻※蒙古斯坦,不久被哈萨克和吉利吉思逐回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1527—1528年征博洛尔,

  • 呼揭单于

    汉代匈奴单于。原为匈奴呼揭王,屯驻西方。宣帝五凤元年(前57),与唯犁当户合谋,共谗右贤王欲自立为单于,唆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单于察知有冤,杀唯犁当户。恐殃及,遂叛,自立为呼揭单于,同屠耆单于分庭抗

  • 毛老代汗

    鄂伦春族传说中的英雄。亦作“毛考台汗”或“毛考太汗”。氏族首领。所在氏族通说为柯尔特依尔氏族(亦作“卡拉塔基尔”氏族),或说为魏拉依尔氏族。传说他与※特格人结怨成仇,在特格人抢走其美丽的妻子后,他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