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姓氏
满族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姓,即哈拉(hala)。《皇朝通志·氏族略》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的满族姓氏646个,谱外姓33个,合为679姓。从这些姓氏中,可看出满族与金代女真人的源流关系。以《金史》与《通谱》所载姓氏对照,有对应关系的为:金姓完颜(清姓完颜、王甲),以下顺次为乌古伦(乌库哩)、纥石烈(赫舍哩)、徒单(都善)、女奚烈(钮祜禄)、兀颜(乌雅)、蒲察(富察)、颜盏(颜扎)、温迪罕(温特赫)、石抹(舒穆禄)、奥屯(鄂托)、孛术鲁(博都哩)、移剌(伊喇)、斡勒(倭哷)、纳剌(纳喇)、夹谷(觉罗)、裴满(费莫)、尼忙古(尼玛哈)、斡准(鄂卓?)、阿典(阿克占)、阿里侃(阿礼哈)、温敦(温都)、吾鲁(珠噜)、抹颜(穆颜)、都烈(都哩)、散答(萨克达)、呵布哈(罕楚哈)、乌林答(乌灵阿)、仆散(布萨)、术虎(珠赫哷)、古里甲(瓜尔佳),合计31姓。除上述外,满族姓的来源特点:以地为氏,如佟佳氏,马佳氏;以部为氏,如瓜尔佳氏、完颜氏;以姓为氏,如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因居地变动更改新姓,如依尔根觉罗氏因迁居异地,分别改为蒙鄂罗氏,巴雅喇氏;以父名为姓,由于满俗“称名不举姓”,乾、嘉时代普遍出现子名首字从父名之首字,孙再从父名之首字,首字渐成为姓氏,如大学士阿桂从父阿克敦首字“阿”为姓,这是受汉族以首字为姓的影响。清朝末年以首字为姓的情况日渐增多,一般是随汉姓,名之前冠以张、王、李、赵等;或取《百家姓》以外汉字为姓,如名前冠以阿、布、西、仓等字;或沿金代所冠之汉姓,如完颜为“王”等;或谐本姓之音取对应汉字,如他塔拉氏为“唐”等;或以译义求相近汉字,如倭赫,汉译为石头,即取石为姓;或以某物为标志取相应汉字,如爱新觉罗黄带子,取姓为黄;或沿用明朝的赐姓等。在满族众多的姓氏中,著姓除爱新觉罗氏(译汉为金)外,素有八大家(姓)之称。八大姓各地所指有差异,通常是指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和齐佳氏,多为清室后族。下列满族姓氏对应汉字举要表:
满姓 | 所冠汉字姓 | 满姓 | 所冠汉字姓 | 满姓 | 所冠汉字姓 |
瓜尔佳氏 舒穆禄氏 赫舍里氏 爱新觉罗氏 | 关、白、石、鲍、汪 徐、舒、朱、宿、郑、肖、万 高、康、赫、张、何、卢 金、肇、罗、德、洪、依 | 马佳氏 他塔喇氏 西林觉罗氏 阿颜觉罗氏 | 马 唐 鄂 赵 | 库雅拉氏 赛密勒氏 札库塔氏 乌苏氏 | 胡 柴 张 吴、朱 |
猜你喜欢
汤古岱
1585—1640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太宗皇太极时,晋固山额真(都统)。后金天聪三年(1629),夺永平4城,与图尔格,纳穆泰等驻守滦州。四年,明军破滦州,弃城奔永平,
曷苏馆路女直
见“曷苏馆”(1652页)。
青石山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地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年(1466),族人春班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缎表里等物。自此,其族政教首领累遣人或自行入朝,贡马及方物,与明廷往来甚密。十二年(1476),派族人
布伯
元朝将领,兵器制造家。回回人。先世西域旭烈(今伊拉克纳杰夫)人。著名兵器制造家亦思马因长子。至元十一年(1274)父卒,袭父职为回炮手总管,继续主持制造回回炮,并率炮队随蒙古军南下作战,屡立功。十八年
德勒克旺舒克
? —1756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亲王素达尼第三子。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随喀尔喀亲王策楞等败准噶尔军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十一年,督
济火
汉牂牁“黑卢鹿”部首领。又作济济火、火济。明贵州水西安氏土司自认为其二世远祖。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帅军南征越嶲叟帅高定元(又作高定)及南中大姓首领雍闿、孟获时,曾在今滇东北、黔西北一
拓跋禄官
?—307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少子。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即位后,将国人分为三部,自居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北,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源)之西,为东部;兄拓跋沙漠汗子拓跋猗㐌居代
牛马群子
见“扫稳脱朵”(754页)。
满夷谷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