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系氏族制

父系氏族制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依父方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有氏族名称、节日及宗教活动;男子担任氏族长和家族长,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由家族长组成氏族议事会,并民主推举氏族长,共同处理内外事务;残存未被大家庭公社瓜分的荒山、森林、水面、土地等氏族公共财产;父系大家庭公社是生产、生活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对偶家庭为社会细胞;原则上仍实行氏族外婚制,从夫居的对偶婚正逐步向一夫一妻婚过渡;氏族成员有互助、收养子女和血族复仇等义务。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父系氏族已普遍存在于中华大地。传说中的炎帝、黄帝、蚩尤、太与少,均各自领导着许多父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制后期,氏族长和家族长逐步凌驾于一般成员之上,不断将氏族公有财产或大家庭公社集体财产转归个人所有,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日益严重,血缘纽带松弛,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逐步取代父系民族而兴起。父系氏族制长期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到本世纪中叶,台湾高山族支系布侬人和曹人、独龙、珞巴、布朗、哈萨克、柯尔克孜尚保留着父系氏族的躯壳;傈僳、怒、凉山彝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还有父系氏族的残余影响。此外,汉族的同姓不婚,瑶族的油锅制,苗族的鼓社等,也都带有父系氏族制的痕迹。

猜你喜欢

  • 那林孛罗

    ?—1598明代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又作纳林布禄、纳林卜禄。女真族(一说女真化的蒙古人)。纳喇氏(原土默特氏)。塔里木卫叶赫部始祖胜根打喇汉七世孙。都督佥事※祝孔革曾孙。※杨吉努第二子。明万历十二年(

  • 大虔晃

    ?—871渤海国第十二世王。※大彝震弟。唐大中十一年(857),彝震病故,权知国务。次年二月,唐册之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在位时,对内部矛盾重重的唐王朝仍谨守臣节,维持与日

  • 双溪醉隐集

    书名。元耶律铸(1221—1285)撰。6卷。铸,义州(今辽宁义县)人,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少聪敏、工骑射,曾从蒙哥汗征蜀,屡立功,后在忽必烈朝任中书右丞相等职。治材颇类其父,文章亦具有父风。

  • 察哈尔佃齐三世

    ?—1739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人。被选定为察哈尔佃齐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坐床。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活佛尚年幼,由格

  • 德兴

    北辽德妃萧普贤女年号。1122年,凡一年。

  • 钟离

    古地名。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位于淮水南岸,池深城坚,易守难攻,为南北朝时双方争夺之军事要地。既是魏军南攻拟先夺取之目标,亦是南朝保卫京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前线重镇。北魏太和十九年(南朝齐建武二年,

  • 哲哲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

  • 段政明

    即“段正明”(1696页)。

  • 别昂左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衙门的大管家。主要经管寨内财粮收支及牛场交的酥油。月工资6斗青稞,一般由大头人充任。任期长短不一,取斗决于土司的信任程度。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和勒索财物。

  • 昂古里

    明代女真辉发部始祖。明永乐(1403—1424)时人。女真族,益克得里氏。世居黑龙江(第一松花江下游)尼马察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东兴凯湖南境附近),迁至渣鲁(即扎奴站)进入扈伦纳喇氏所部张城(今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