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牂柯郡

牂柯郡

古郡名。又写作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故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属益州。辖地包括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下领且兰等17县。三国以后辖地缩小,治所时有变迁。晋治万寿(今贵州瓮安东北)。南齐改名南牂柯郡,还旧治。梁大宝年间(550—551)废。隋开皇(581—600)初,置牂州,大业三年(607),复改还牂柯郡。治所在牂柯县(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唐永徽后废。境内诸少数民放统称※牂柯蛮。

猜你喜欢

  • 贵阳府志

    书名。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88卷。成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卷首有贺长龄、乔用迁、翁同书、周作楫等人作序四篇。内容包括大事记、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疆里图记、山水图记、山水副记、城郭图

  • 蒙嵯颠

    即“王嵯巅”(211页)。

  • 里甲制度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便于征调赋役,在甘肃河州(今临夏)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聚集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洪武(1368—1398)中期,河州已设有45个里,其中东乡有12个里。后因人丁消亡、迁徙、流散

  • 忧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碑铭。乾隆三十六年(1771)立。是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会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以其部众已妥为安置,赏赐有加,因作是记以纪其事,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叙其实施安

  • 会盟制度

    古代诸侯之间的集会、订盟。时以霸者为主,临时聚会于一地,按霸主意旨或共同利害,相与结盟。《史记·秦纪》桓公十年:“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清代利用此种形式,加强控制和监督各旗蒙古王公与群众,形

  • 射兔节

    见“陶里桦”(1959页)。

  • 阿力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阿力路协领公署”。“力”,一作“里”。因所管居民分布在阿力河一带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

  • 俟匿伐

    南北朝时期柔然后主。一作侯匿代。郁久闾氏。可汗※伏图子,※阿那瓌兄。北魏正光二年(521),在柔然内讧中,阿那瓌即位刚10日便被其族兄示发所败逃入北魏,婆罗门败示发被立为可汗。不久。因婆罗门又被高车所

  • 赛亦德

    阿拉伯语Sayyid音译,原为穆罕默德后裔,即圣裔的专称。十五世纪时已有人作为名字的一部分,如《拉失德史》作者的叔父,即名※赛亦德·马黑麻。

  • 弍城胡

    即“东西曹”(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