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鞑番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清代伊犁起义军首领。旧译婆鲁屋拉。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千户长伊不拉音之子。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维吾尔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被推举为义军“艾米尔” (军队首领)。五年(1866),举兵攻克伊
见“南苏城”(1590页)。
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轿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轿运送使臣。《经世大典·序录·驿传》:“山行轿,倦者给卧轿”。据《元史·兵志四·站赤》,除江浙行省设轿站35处,有轿148乘外,诸陆站也多配
古族名。巴人的一支,或称※板楯蛮。秦时称“賨夷”。每人纳赋钱40谓之“賨钱”,以布代钱纳赋谓之“賨布”。其人称“赋”,为“賨”,因此得名。亦作“賨民”、“白虎复夷”。以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为中心建国
契丹官名。又作移离毕。一说“夷离”一词源于突厥语,突厥有“伊利可汗”。此官职在契丹出现较早,辽太祖七年(913), ※耶律阿保机“留夷离毕直里姑总政务。”(《辽史》卷1)是为首见。对其执掌,诸说纷纭。
见“大司农司”(92页)。
?—1465明正统至成化年间广西瑶族起义军杰出领袖。广西桂平县罗渌洞田头村人。瑶族。家贫,原以烧炭、帮工及打猎为生。为人正直,有强烈反抗精神,在当地瑶族中颇孚众望。因不堪忍受官僚土豪肆意欺压搜刮,于正
西羌的一支。参见“白马羌”(598页)。
见“萧排押”(1998页)。
见“土河”(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