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帖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者帖列山卫和正统后所设者列帖卫皆改作绰拉题卫或绰拉题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者帖列山卫和正统后所设者列帖卫皆改作绰拉题卫或绰拉题山卫。
元代官署名。亦称都功德使司。至元十七年(1280)置。设功德使,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并吐蕃军民等事。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功德使司与宣政院之职能一致,故多由院使兼功德使,
见“库莫奚”(1110页)。
古城名。故址在今山西离石东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北匈奴蒲奴单于所败,奉汉诏,率部入居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顺帝永和五年(140),南匈奴左部句龙王
壮、布依族民间传统食品。流行于广西、贵州等地。为阴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重大节日中的供品和食品。制法:将枫树叶或枫树皮捣碎,晒半干,放入水中煮,取其汁泡米,再把米蒸熟;或将半干的枫树叶放入
见“忽汗河”(1487页)。
见“罗哲彭措南杰”(1423页)。
?—1898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外祖父。因九世班禅幼时丧父,抚育有恩,于光绪十七年(1891),由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汪曲楚称奏请,照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之父蒙赏爵衔之例,赏封辅国公。次
明中叶至清同治前保安族社会基层组织村坊的头人。由当地地主豪绅担任。明末清初,居保安城外保安人聚居区下庄的居民,分属4坊,每坊设头人1人,总称“四坊头”。又因分属4个马姓家族,故又称“四坊马家”或“德让
吐蕃官名。藏语音译。亦称大论、大相。直译为“大臣”。《新唐书·吐蕃传》谓:“其官有大相曰论茞”。亦即“论掣逋”之对音缩写。长庆《唐蕃会盟碑》中多记有此种官职,如“论波掣逋”即是。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
清初文人。字章民,一字甸臣,号匡庵。江苏溧阳人。回族。幼聪颖,工诗词文辞,兼精书画。初试未第,留京师(今北京),贫甚。以行卷谒尚书袭芝麓,受赏识,被视为真才子,获周济。顺治十八年(1661),中一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