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肃慎

肃慎

东北古代民族名。亦作息慎、稷慎、肃捽。名称含义有3说:一说源于神鸟名;一称由女真语zhul(“东方”之意)shen(“海青”之意)合成,意为“东方之鹰”(海东青);一谓是通古斯语“人”的意思。史载其邻近“不咸山(今长白山)”,大体分布在今东至日本海,南达牡丹江上游,西近嫩江,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其所在亦有数说:一说在黑龙江下游(包括中游的一部分)南北广大地区;或说初在辽西和河北北部,后迁至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有说初在今松花江上游一带,后东迁到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或说只在今牡丹江中游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也有说史前时代在今山东半岛,后沿今山东蓬莱至大连的一条海脊迁至东北;更有个别国外学者否认东北地区历史上有过这一族体。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来往,禹定九州时曾来贡。周武王克商时,其曾向周贡※“楛矢石砮”。成王、康王时皆遣使来朝,成王特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褒奖。景王时大夫詹桓伯列举周朝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说明春秋以前其地已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以狩猎为生,向周王室贡过猎物“”。考古发现表明,早在3千年前,其社会发展已出现不平衡:居今松花江上游及牡丹江中游一带者,开始使用青铜器,有农业生产,饲养猪等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贫富差别;分布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和以北地区者,仍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的陶器种类单一,制作粗糙,尚处在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汉兴以后,史书称是时臣属于夫余的挹娄,即其后裔。但三国魏青龙四年(236)至南北朝时,其名复屡见于史,《晋书》还立有《肃慎传》,故史家对其与挹娄的关系众说不一:多数认为挹类即其改称,因旧名未完全消失,故二名互见于史书;或说挹娄乃其西境之一部落,因挹娄在汉代强大后阻隔了其通中原的道路,故中原人误以挹娄为古肃慎;一说肃慎、挹娄和南北朝时的忽吉,皆是同时并存的部落名称,中原人在不同时期以与其有联系的一部之名而概称之。然史家皆认为,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是属于肃慎族系的中国古代民族;今满、赫哲、鄂温克等族,与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尉迟婆缚婆

    见“李圣天”(1029页)。

  • 闹雷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洮热

    赫哲语音译,意为“神杆”。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中的萨满(巫师),在其住房西侧立神杆3根或4根,作为祭神献供物之处。立3根的,中间一根高一些,长丈余,上绘有蛇、龟、虾蟆、,四脚

  • 景纹驻藏奏稿

    书名。吴丰培编。此稿存清华大学图书馆,原名《西边奏稿》,为旧抄本,共70篇,记载清同治(1862—1874)年间藏事,内容包括平定瞻对之案;布鲁克巴与英印战争;吐多卜降巴案;噶伦官员更替等事件,多为他

  • 彻里军民总管府

    见“车里军民宣慰使司”(282页)。

  • 室喀禅

    ?—1666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初事太宗皇太极,大凌河之役以智勇见称。天聪八年(1634),攻大同,奋进克敌,受命代其父为牛录额真。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理事官,兼甲喇章京。从豫亲王多铎攻明

  • 桑丹桑布

    1633—1720东蒙古地区活佛。内蒙古昭乌达盟人。父名达赖。母名苏格苏尔。15岁娶妻,后因家庭不和,离家出走,到土默特左翼寺庙受戒为僧。从22岁始,先后在雅麻图、哈当和硕等地僻静山洞修行长达16年。

  • 阿郭日哈

    即“都定臣”(1816页)。

  • 箕子朝鲜

    见“箕子东封朝鲜”(2453页)。

  • 嘎山达

    满语音译,又作噶山大,汉译为乡长或屯长。清代东北农猎地区基层行政单位的首领。“嘎山”,村、屯之谓,各设其长以治。《吉林外记》:康熙(1662—1722)初,新满洲率属来归者,“遂编其嘎山达为※世管佐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