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纳哈儿
元朝宗王。又译胜纳合儿、胜剌哈。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忽剌忽儿子(一说为忽剌出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从东道诸王拥戴忽必烈称汗,同年,因功受厚赐,得银5千两,文绮帛各300疋。后嗣济南王位,至元二十年(1283)设王府官。继从北安王那木罕镇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二十四年(1287)以阴结叛王乃颜,欲执诸将相发难,事觉,被召入朝,夺王爵,收缴“皇侄贵宗之室”印,罢济南分地所署官。
元朝宗王。又译胜纳合儿、胜剌哈。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忽剌忽儿子(一说为忽剌出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从东道诸王拥戴忽必烈称汗,同年,因功受厚赐,得银5千两,文绮帛各300疋。后嗣济南王位,至元二十年(1283)设王府官。继从北安王那木罕镇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二十四年(1287)以阴结叛王乃颜,欲执诸将相发难,事觉,被召入朝,夺王爵,收缴“皇侄贵宗之室”印,罢济南分地所署官。
?—779唐代回纥汗国第三代可汗。又作牟羽可汗。名移地健。药罗葛氏。※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次子。唐乾元元年(758)娶仆固怀恩女。次年父卒,嗣立,建号爱登里罗汨没密施颉登密施合俱录毗伽可汗(译意为
唐羁縻州名。故地在武威南閤门川(今青海大通河一带)。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附之吐谷浑部落入居唐境后,相继散徙各州。其迁至此地者,置州以辖之,隶凉州都督府。
契丹时期山名。属中京道。为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九头山,蒙古语称和尔博勒津。原为奚地,后入契丹,成为契丹皇帝游猎频幸之所。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尝至是山※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之滨,南望云气,有楼阁状,
突厥语译音。亦译易都护、邑都护,亦都兀惕。古突厥、回鹘首领称号。始见于鄂尔浑碑铭。7世纪定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北部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一带的铁勒拔悉蜜部统治者及12—13世纪高昌回鹘首领亦称之,并将所居之
?—1753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喇什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雍正十一年(1733),率兵赴北路军,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乾隆二年(1737),封镇国公。八年(
官署名。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属专管水利工程之机构。据库车出土文书,掏拓使为其长官,所役劳力,由农户按地亩摊派。
清代旗学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八旗、内府三旗子弟开办的初高级综合学堂。雍正七年(1729)创立,属内务府,以其总理事务大臣一人专管学务,又特简协理事务大臣无定员。初从内府三旗选取满、汉学生90名。乾隆元
土司名。元代,改溶州置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施溶州。五年(1372),置长官司,属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总管汪良原为会溪、施溶等处
即“俚人”(1680页)。
见“孛老站道”(9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