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布腾

色布腾

①(?—1667)清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色特尔子。初附喀尔喀,天聪二年(1628),随父归服后金。崇德五年(1640),朝觐皇太极,赐仪仗。六年春,贡貂皮、驼马。八年(1643),以清征明锦州、松山凯旋,奉表贺捷。顺治元年(1644),随都统巴哈纳等定山东。三年(1646),从豫亲王多铎追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败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援兵。五年(1648)正月,封札萨克辅国公,掌右翼。二月,尚固伦淑慧公主,授固伦额驸。七年(1650),追叙其父归附功,晋多罗郡王,世袭。 ②(?—1755)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汗车凌族弟。乾隆十八年(1753),率众随“三车凌”内附,驻牧拜达里克。以“善约众”受命参赞军务。选部众200偕内大臣萨喇尔招抚乌梁海及札哈沁部众。后以所部患痘疫,受命徙张家口外,受清廷犒劳,封多罗贝勒。归牧,协理盟长务。十九年十月,偕新降台吉讷默库、阿睦尔撤纳等至承德朝觐。二十年,随军讨达瓦齐,授参赞大臣,从西路军进征,克伊犁。阿睦尔撒纳叛乱后,请率军往击。以熟知额鲁特情况,受命赴乌里雅苏台协办军务,授参赞大臣职加郡王品级。卒于途。为科布多赛音济雅哈图盟中左旗祖。所部1佐领。 ③(1713—1784)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西藏※拉藏汗第三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领兵侵袭西藏,被俘囚于伊犁。达瓦齐夺取准噶尔政权后,谋内附,未果。乾隆二十年(1755),受达瓦齐派遣,偕库本诺雅特台吉诺尔布驻防特里木哈达防御哈萨克。同年五月,清军抵伊犁,偕诺尔布献籍降。受命入觐,封辅国公,赐牧喀尔喀。越二年,迁住察哈尔。四十八年(1783),获世袭爵位。卒,子达什喇布坦袭。

猜你喜欢

  • 奶粥

    加牛奶熬成的米粥。主要流行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达斡尔族地区。鄂温克人食用奶粥,是在中东铁路修成后,因当时大米输入量少,不将大米制作干饭,而放牛奶熬成粥吃。达斡尔族的奶粥,以稷子米、荞麦米

  • 塔尔空昂库

    桦皮棚。赫哲语音译。亦作“塔拉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族旧时夏季外出捕渔、狩猎用桦树皮围盖成的一种临时住所。解放后被布帐篷取代。

  • 布依文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通用汉文。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方案》(草案),1981年,依据布依语特点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文字方案全部采用拉丁字母。现在正

  • 续藏书

    书名。明回回人※李贽撰。又名《李氏续藏书》。27卷。为续其《藏书》之作。记明初至万历(1573—1602)之前,上自王侯将相,下至郡县名臣士庶人等4000余人事迹功过。按照所提反对以孔丘的言论为判断是

  • 麦新城

    见“新添葛蛮安抚司”(3381页)。

  • 他汗可汗

    一作“佗汗可汗”,即“伏图”(596页)。

  • 和州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在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乞引莫贺咄

    北室韦诸部首领的称号。室韦族在南北朝(420—589)时分南室韦、北室韦等五部(隋时各又分裂若干部,凡25部),南室韦诸部首领称※“余莫弗瞒咄”,北室韦诸部首领用此称。其下每部有※“莫何弗”三人副之。

  • 乃蛮部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部落名。又译奈曼部。18~19世纪时,主要驻牧于巴尔喀什湖周围、伊犁及塔尔巴哈台等地。先民原为蒙古国之“乃蛮”,后因被成吉思汗战败西迁,部分遂融合于哈萨克族中。 ②清代布鲁

  • 汉且兰县故地考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莫与俦(1762—1841,字犹人,贵州独山人,布依族)撰。内容详考汉且兰县的建置沿革及今地(在布依族地区)。为研究贵州古地及布依族先民社会历史的参考资料。有《贞定先生遗集》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