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府新志

西宁府新志

青海省方志。(清)杨应琚编撰。40卷。应琚,辽宁人,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出任西宁道。此书资料多为其在任时所集。约成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七年(1762),有刻本问世。全书包括10个专志,105个子目,约30万字。卷首有杭世骏序、杨应琚序、凡例及目录。卷1舆图,包括西宁府,西宁、碾伯两县,巴燕戎、贵德两厅,大通卫,黄河及五峰山等舆图10帧;卷2星野志;卷3—8地理志,包括沿革、疆域(形势附)、山川、水利、古迹、风俗、物产等;卷9—13建置志,包括城池(街市附)、公署(库、场所、狱坊、厂暨杂置附)、驿传(铺递附)、学校、堡寨、仓廪、津梁、关隘等;卷14—15祠祀志,包括坛壝、祠庙、番寺等,卷16—17田赋志,包括茶马、盐法、茶法、贡赋、番粮、塞外番贡、户口、番民户口、岁榷等;卷18—21武备志,包括兵制、戎器、驼马、贵德民兵、番族、塞外贡马番族,明塞外四卫,青海、西藏(附图、赴藏路程)等;卷22—26官师志;卷27—29献征志;卷30—31纲领志;卷32—40艺文志。其资料来源除旧志所载,多以采访所得,并摘抄档册、当地文献。其体例周密,严整有序。为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一部青海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历史沿革、经济、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历史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今青海省图书馆藏有当时的木版。

猜你喜欢

  • 云龙记往

    杂史。清王凤文(今山东诸城县人)撰。1卷。作者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云南云龙(今大理一带)知州,因得董善庆作《云龙野史》1册,认为是书字画讹误,语杂俚俗,文理未能成章,便就文删其繁芜,移其段章,

  • 宇文贽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字乾信。周武帝※宇文邕子。初封秦国公。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大象二年(580),为上柱国、大冢宰、大右弼。寻与子俱为权臣隋国公杨坚所害。

  • 沈边长官司

    清代四川境内土司名。康熙五十一年置。治沈边故名。明代江西吉水县人余锡伯随军征战至四川雅州(今雅安市)一带,授土千户世袭土职。清顺治九年(1652),其后裔余期拔帅土民归附,更名余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

  • 特蕃

    即“吐蕃”。唐代敦煌文献《汉藏字书》有此称。详见“吐蕃”(765页)。

  • 乌珠穆沁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牧地约当今东乌珠穆沁旗。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后裔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迂此,其孙翁衮都喇尔所部曰乌珠穆沁。崇德二年(1637),翁衮都喇尔孙色棱复

  • 土护真水

    见“土河”(63页)。

  • 西宁府

    清地方建置。雍正二年(1724)以卫改置。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初辖西宁、碾伯2县。乾隆九年(1744)增置巴燕戎格厅。二十六年(1761)添设大通县。五十七年(1792),又置贵德、丹噶尔2厅,并割兰

  • 乞里吉思至外剌站道

    元代驿路名。至元二十八年(1291)九月二十日,令中书省定拟乞里吉思至外剌站道为六站。即:一、乞里吉思站,又作吉利吉思站,地在谦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二、帖烈因秃站;三、四、兀儿速即乌斯部,地在吉

  • 巴阿邻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八邻、霸邻、把怜。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之子巴阿里歹之后裔。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妇女所生,故名,意为“俘获”,后子孙遂以为氏。又有蔑年、你出古

  • 赛朵呼图克图五世

    见“耶喜图丹旺秀”(1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