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水东山之盟
匈奴与汉使会盟。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归,闻单于民众益盛,欲北归,恐难制,遂与单于登诺水(又称诺真水)东山,刑白马,共饮血盟誓,约定汉匈一家,世代相助,勿得相诈,维护了汉匈和好关系。
匈奴与汉使会盟。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归,闻单于民众益盛,欲北归,恐难制,遂与单于登诺水(又称诺真水)东山,刑白马,共饮血盟誓,约定汉匈一家,世代相助,勿得相诈,维护了汉匈和好关系。
见“文成文明皇后”(389页)。
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关于中俄中段边界线的界约。中俄两国政府各有所执,双方经过48次会谈,终由中国政府作出让步,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布拉河畔布拉村签订此条约。签约代表中方为策凌、四格、图理琛,俄方为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即“王昭君”(209页)。
1944年初中共琼崖特委在白沙黎族地区成立的抗日工作机构。1933年以黎族首领王国兴等领导的反抗国民党迫害的黎族大起义失败后,派代表找到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革命队伍,要求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日和反抗国民
书名。伪满奉天图书馆编纂。凡6卷。1934年刊行。辑录当时已出土的全部契丹小字资料,并反映当时对契丹小字研究的水平。卷一为金毓黻写的绪言,卷二是影印的辽庆陵出土的汉字和契丹小字的皇帝与皇后的哀册以及其
清代官名。亦作按班、谙班。满语音译,“总管大臣”、“大官”或“大人”的意思。清入关前,专用于亲近重臣,如天聪八年(1634)定总兵官为“昂邦章京”,分三等。统治全国以后,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均可称
西藏解放前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措”或“定”相当于乡一级地方政权,个别“措”相当于区一级地方政权。17世纪中,喇嘛梅惹·洛卓嘉措和措那地方官(定本)朗喀却札受达赖五世的派遣,执掌门隅政教大权,于1
北魏初勋臣之后组成的八个姓氏。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部落,成为内入诸姓。后按照其原是否为部落大人及内入后之功绩,逐渐从内入诸姓中分化出丘穆陵(后改为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
见“门款”(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