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贺兰部

贺兰部

匈奴部落名。亦作贺赖。一说部名源于贺兰山,该部“居贺兰山下,因以为氏”。“贺兰”一称源于北方一些古代民族对马的称呼。入塞匈奴19种中有贺赖。首领称“单于”、“莫何弗”。东晋升平元年(前燕光寿元年,357),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3.5万归降前燕慕容儁,被封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居代郡平舒城(在今山西广灵县)。北魏初,该部居阴山北麓,与纥突邻部、纥奚部为邻。北魏登国元年(386),拓跋珪因受匈奴独孤部首领刘显(刘库仁子)之威逼及内奸之谋害,北逾阴山,至贺兰部避难。五年(390),与纥突邻部、纥奚部同被拓跋珪大破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同年,遭到铁弗匈奴刘卫辰子直力鞮的围攻,首领贺讷向北魏请降求救,被拓跋珪解围,归属北魏。六年,遭到后燕慕容垂子慕容贺驎的攻击,兵败赤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黄河西岸),复被拓跋珪解救。皇始二年(397),部帅附力眷联合纥突邻部帅匿物尼、纥奚部帅叱奴根聚众反魏,被魏将庾岳讨平。先后归降北魏者,改姓贺氏。至北魏末,又复旧姓贺兰氏。其后裔在北齐、北周、隋、唐、宋诸朝有不少名将和显宦。

猜你喜欢

  • 百顷

    见“仇池”(321页)。

  • 阿侬

    北宋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之母。广南西路左江武勒州人。壮族。聪敏有谋。夫侬全福为傥犹知州,宝元(1038—1040)初年为抗击交趾,曾建立长其国,自尊为昭圣王帝,后被交趾执杀。携子侬智高出走雷火峒。庆

  • 叱列伏龟

    ?—551北魏、西魏大臣。亦作叱伏列龟,一名摩头陁。代郡西部人。敕勒叱列氏(也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为李氏)。先世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民酋长,至龟五世。文武兼备,嗣为领民酋长。正光五年(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元代地方建置。简称岭北行省。治和宁(又称和林、※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辖境相当于今蒙古国、内蒙古东部和北部地区及原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和林,岭北为蒙古国腹地。元世祖定都

  • 太平

    ①北燕冯跋年号。409—430年,凡22年。 ②南北朝时期柔然伏古敦可汗豆仑年号。485——492年,凡8年。 ③辽圣宗天辅皇帝耶律隆绪年号。1021——1031年,凡11年。 ④(?——约1425)

  • 忽儿札胡思

    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忽儿察忽思、忽儿札忽思。享“杯禄汗”(又译不亦鲁黑罕)尊号。※马儿忽思长子,克烈部著名首领※王罕之父。据《史集》载,驻牧于斡儿塔·巴刺合孙。其父被塔塔儿部长纳兀儿·不亦鲁黑

  • 敦崇

    清末学者。满族。姓富察氏。字礼臣,号铁狮道人。别号聱叟、铁石,由笔帖式累官广西思恩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保举为道员。辛亥革命后,赴八里桥投河死。著述甚多,有《左传菁华》4卷、《

  • 色目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此词源于唐代,意为“各色各目”、“诸色名目”、“种类”等,有时亦指“姓氏稀僻者”。元代成为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臣民大体按

  • 掘埒

    见“屈列”(1545页)。

  • 舍利威

    见“舍利畏”(14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