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载湉

载湉

1872—1908

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十三年(1887)亲政后,实权仍操于慈禧太后之手,并各结其党,争权日炽。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抗战。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提倡自强、独立、改革,采纳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张,实行变法维新,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6月11日颁发“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重用维新派人士,罢斥守旧官僚。在103天中,相继发布新政诏书、谕令100多起,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建立学堂,学习西学;设立译局和报馆,奖励新著作和发明;保护奖励农工商;修铁路,开采矿产;减裁冗员;精练海陆军等,史称“戊戌变法”。这些变法措施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国派的反对。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依靠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将其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并谋废黜之。其间,仍对祖国充满憧憬并追求祖国自强、独立和改革。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起,反对太后“操团以敌诸国”之策。后病卒。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瓜藤亲

    土家族婚俗。亦称扁担亲、骨种等,即姑舅表亲。姑家之女先得由舅父家迎娶,舅父家不娶,方可嫁于外人。此俗源于原始的两合族外婚制,为血缘婚、亚血缘婚制残余。此类婚俗在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也有遗存。仅名称

  • 府解

    契丹科举制度,有乡、府、省三试之设。凡府中,曰“府解”。

  • 宝国夜落隔

    ?—1029宋代甘州回鹘可汗。一译宝国伊噜格勒。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即位。《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纪》,天圣五年(1027)称其为“可汗王”,并遣使向宋进贡。翌年,复遣使贡方物。在位凡2年。

  • 成裹皇帝

    见“石鲁”(448页)。

  • 革兰台

    ?—1548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长孙。嘉靖九年(1530),祖花当卒,父革列孛罗早死,叔把儿孙谋夺嫡袭职未遂,亦死,于翌年袭祖职都督。时人称

  • 折掘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陇右鲜卑之一支。亦作叠掘。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原居于漠南、河套一带,其中一部分早迁入河西湟中廉川(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一带。据《晋书·郭黁传》载,鲜卑折掘曾送马于前凉西平太守赵凝处

  • 乙林免

    辽对贵族妇女的封号。亦作“迤逦免”。《辽史·国语解》作“夷离的”。契丹语音译,本意为“妃”或“夫人”。只有丈夫封为王的妇女才能获此封号。多出现在辽代中晚期的汉文墓志中。如太平七年(1027)的《耿知新

  • 刘景兴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出身宗教世家。祖、父皆善写阿拉伯文经书。幼承家学,研习《古兰经》及阿拉伯文书法。刻苦努力,历年不辍。继承遗矩,博采众长,成一家风格。且毛笔、改兰书法

  • 克里耿解启蒙浅说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译著。明末清初回族学者张中译。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两卷。张中(约1584—1670),又名时中,字时君,自称寒山叟,江苏苏州人,精伊斯兰教“认主学”。是书是讲述伊斯兰教认主

  • 周王

    ①辽封爵。景宗孙耶律胡都古受封,太平四年(1024),自辽兴军节度使转临海军节度使。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武宗子和世㻋(又作禾失剌,即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