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邵循正

邵循正

1909—1973

元史、蒙古史学家。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祖父光绪年间(1875—1908)任贵州布政使。少年时家境中落。1924,年入福州英华学院,1926年初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复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193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改学中国近代史,受教于陈寅恪,研究生论文为《中国越南关系始末》。比较早的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并开始钻研蒙元史。1934年初,被清华大学保送去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伯希和等人学习蒙古史、波斯文,次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蒙古史。193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通晓英、法、德文,学过梵、蒙古、突厥、女真、满等各民族语言。发表有《有明初叶贴木儿帝国之关系》、《元史·剌失德集史蒙古帝室世系所记世祖后妃考》,并翻译布洛舍刊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继承者部分。1950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史和元明清史,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曾参加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工作,出版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曾任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与翦伯赞、胡华合著《中国历史概要》。1956年中苏蒙三国发起合编蒙古史,出席了乌兰巴托会议,次年又出席莫斯科会议。曾在北京大学开设元史的选修课。1962年参加纪念成吉思汗诞生八百周年大会,1972年参加标点《元史》的工作。逝世后,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邵循正历史论文集》。

猜你喜欢

  • 古勿峒

    亦称“古勿洞”、“古拂洞”、“古佛洞”。壮族古地名。参见“傥犹州”(2249页)。

  • 翁里郭特

    见“罔留”(2281页)。

  • 伯德尔格

    突厥语音译,意为“商人”、“贸易人”。原籍多为喀什噶尔(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或安集延人。其中多数没有产业,以贩运为生,居住伊犁,为准噶尔贵族及幽禁于伊犁之和卓从事贸易。社会地位低微,与※塔兰奇人

  • 中山王尚

    战国时中山国末代君主。亦称“中山王胜”。周赧王十六年(前299),赵武灵王派出精兵强将20余万攻破中山国,中山王逃亡,死于齐国,遂被立为中山国君,完全受制于赵国。十九年

  • 大夏河

    河名。古称白水、漓水。黄河上游支流。在甘肃省南部。源出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北流至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长160公里。约有20余公里流经东乡边沿地区。为东乡族及其先民居地。传说为夏禹王治水时疏水入河的一

  • 阿济纳河卫

    见“阿的讷河卫”(1236页)。

  • 杨载福

    即“杨岳斌”(975页)。

  • 阿里不哥

    ?—1266蒙古国宗王。又译额里克。孛儿只斤氏。※拖雷幼子,宪宗蒙哥与世祖※忽必烈同母弟。元太宗八年(1236),授真定路八万户为食邑。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翊戴蒙哥即汗位。宪宗8年

  • 米里色白

    珞巴族崩尼部方言音译,意为“生气时杀牛”。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发生争执时,双方不直接对抗,而是在自己门前杀牛,肉分给村里人,把牛尾送给对方以示挑战,若对方敢于应战,即杀

  • 马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穆苏卫,并说清代有穆苏噶珊,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与敦敦窝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