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鄯州

鄯州

古州名。①古为西戎地。春秋及秦、汉为羌、胡所居。北魏孝昌二年(526),改鄯善镇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乐都县)。隋大业三年(607),改置西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鄯州。贞观十五年(641),吐谷浑宰相宣王专政,欲劫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弘化公主投奔吐蕃,诺曷钵等逃至唐鄯州。二十三年(649),设置鄯州都督府。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归吐蕃,吐蕃尽知吐谷浑虚实,一举灭亡吐谷浑。其部分为吐蕃所并,仍留居青海故地,诺曷钵率残部奔唐凉州。唐遣凉州都督郑仁泰等屯兵凉、鄯二州。仪凤三年(678),李敬玄率军与吐蕃战,败走。后黑齿常之夜袭吐蕃营,吐蕃退走。敬玄收余众返鄯州。天宝初,仍改为西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鄯州,上元二年(761),地入吐蕃。 ②北宋元符二年(1099)置,治所在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市),次年废。崇宁三年(1104),改鄯州为西宁州。

猜你喜欢

  • 谙班

    见“昂邦”(1412页)。

  • 松噶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阿松。藏族。后藏人。※颇罗鼐祖父。因其兄达吉随青海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击败藏巴汗有功,以荫被委任为香地方南木林官员。抵制后藏谋反者,旋任白郎县官员。顺治(1644—1661)年间平定

  • 突欲

    见“耶律倍”(1303页)。

  • 南女古

    “女古”,契丹语,意“金”。是为契丹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南女古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

  • 徒单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活剌浑水(今呼兰河)流域。强盛时下辖十四分部。完颜部首领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结乌古论部所辖14分部、蒲察部所辖7分部,与完颜部争战,兵败降附。完颜阿

  • 勘定新疆记

    书名。又称《剿定新疆记》。清魏光焘撰。全书8卷。4卷为武功记,叙同治三年(1864)新疆库车农民起义至光绪九年(1883)新疆设置道厅州县情况。4卷载述粮饷、归地、新疆置省、善后等事务。是研究新疆近代

  • 民荣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相传原住喜马拉雅雪山附近的特里里东,随后向西南迁移,越过安贡河谷,最后从日乌越过雅鲁藏布江,定居在潘金、仁更、罗龙一带。在语

  • 猛骨孛罗

    1573—1600明代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又作孟格布录、蒙格布禄、孟革卜卤。女真族。纳喇氏。哈达部长。塔山左卫左都督※克什纳曾孙,彻彻木(克失音辰)孙,※王台第5子(外妇子康古鲁不入谱)。明万历三年(

  • 绛巧基巧

    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简称绛基。即黑河总管公署。设四品僧俗总管各1,基巧府驻黑河镇,下辖那曲、羊八井、纳仓、达木八旗等。因与青、康、藏交界,故该处常驻有军队,由代本统率之。

  • 河源郡

    郡名。隋大业四年(608),炀帝平吐谷浑。次年,以其地之曼头、赤水二城置。辖境相当今青海共和、兴海、同德、玛沁等县地。治赤水城(今兴海县东南)。隋末大乱,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十年(636),封吐谷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