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瓦巴特庄之战

阿瓦巴特庄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以战,复遣骑兵绕左右翼横截入阵。并乘叛军火药自轰,内部混乱之机,将其阵分切为数段,使其首尾不相顾。叛军初尚力战,后见头目色提巴尔第被射死,遂大乱。清军追逾浑水河三四十里。张格尔势蹙,移师阿瓦巴特庄,依岗背河列阵,形如雁翅。长龄以川陕兵居中,骑兵分左右翼仰攻,令吉林劲骑绕其后。叛军佯败,施连环枪炮,乘风施放喷气筒,谋诱清军登岗后反乘之,未得逞。清军以藤牌兵着虎衣跃入,待其马惊阵乱,乘势冲杀,直逼至洋达玛河边。杀敌二三万众,生擒2千余名。浩罕头目素丕察克、占巴克俱被戮。张格尔被迫逃喀什噶尔(今喀什)。

猜你喜欢

  • 扎差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

  • 瓜藤亲

    土家族婚俗。亦称扁担亲、骨种等,即姑舅表亲。姑家之女先得由舅父家迎娶,舅父家不娶,方可嫁于外人。此俗源于原始的两合族外婚制,为血缘婚、亚血缘婚制残余。此类婚俗在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也有遗存。仅名称

  • 营盘田

    16世纪中叶郑成功在台湾推行的一种寓兵于农的土地经营方式。1662年,郑成功率大军入台驱逐荷兰侵略者,因来台人口骤增,粮食匮缺,命部队分赴各驻地屯垦,自耕自给,故名。士兵们农忙时垦种,利用农隙之时,训

  • 松花江

    水名。中国大河之一,亦为黑龙江最大支流。今吉林省扶余县以上流段,又曰第二松花江,此以下至注入黑龙江处称第一松花江。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与嫩江作为一河见于史载的名称有:弱水(汉至晋对第一松花江与嫩江及同江

  • 海思福

    1821—1918伊斯兰教经师、学者。教名哈桑。河北孟村人。回族。祖居河北大厂,清中叶迁此。出生于书香门第、阿訇世家。幼承家学、熟研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波斯文。精研天文、地理、数学、哲学,擅长诗词

  • 伊哷图

    见“越里笃”(2191页)。

  • 天祝

    地名。即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西南,东接甘肃景泰县,南连永登县,西邻青海门源、互助县,东、北部界甘肃古浪、武威。为藏族聚居。明末清初实行千百户制,雍正年间废。乾隆时形成36族,以寺院划

  • 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

    见“中俄恰克图条约”(302页)。

  • 御案

    见“上京”(114页)。

  • 负担

    西夏军队中的随军杂役。为军卒中第三等。西夏男子15岁为丁,2丁中除1人为正军外,另一较弱者充任。在不同岗位配备不同战具。牧主、农主、帐门后宿、内宿后卫负担战具配备相同,有弓一张、箭20支、长矛杖1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