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雅托噶

雅托噶

蒙古族、纳西族弹拨乐器。亦称筝、蒙古古筝。起源很早,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作为民间宴饮、娱乐活动的乐器。蒙元时期,在民间、蒙古军队中流行。经改进,亦纳入蒙古大汗、诸王宫廷乐队。1253年,忽必烈分3路入云南,中路军经丽江纳西族地区,将一班乐队连同火不思(苏古笃)、雅托噶等乐器赠送给纳西族头人,故亦在纳西族中流行。元代有13弦、14弦两种,据《元史·礼乐志》载:“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鞑备录》载:“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大官乐》等曲”。元朝灭亡后,仍在蒙古族民间、王府、寺庙中普遍流行,但弦数不一,伊克昭盟有10弦、13弦;乌兰察布盟有13弦、14弦;锡林郭勒盟有13弦;科尔沁草原多为12弦和13弦;云南丽江有14弦。近代又有16弦。琴体多用整块木料挖制,长130—160厘米,上盖弧形木板,尾部弯而低垂。有的背板无音窗,有的背板左、中、右各开“一”字形音窗。四周或两端镶嵌云卷图案或全龙图象,上绘黄、棕、蓝、白等色彩。琴面缚丝弦或肠弦,一弦一柱,柱可移动。按五音定弦,音色粗犷、宏亮,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演奏时,席地而坐,将琴置于腿上,左手抚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戴骨制指甲拨子弹拨。今经蒙古族乐器师改良,分为高音12弦、中音16弦和低音21弦雅托噶3种,音量增大,音域加宽,增强了音乐表现力,置于高支架上演奏。

猜你喜欢

  • 木懿

    1608—1692明末清初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昆仑,号台美。纳西族名阿寺阿春。土知府※木增(阿宅阿寺)长子。明天启四年(1624)袭父职。崇祯十年(1637),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请典。时蒗蕖阿

  • 蒙兀儿史记

    书名。纪传体蒙古史。清末屠寄撰。160卷。内本纪18卷,列传129卷,表12卷,志1卷。全书未及修完,实存146卷。作者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黑龙江舆图局总办时起,潜心研究元朝历史,穷20余年之

  • 批占

    见“蒲昌县”(2319页)。

  • 蔑兀真笑里徒

    ?—1196蒙古国建立前塔塔儿部首领。又译蔑古真薛兀勒图。原臣属于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乘金左丞相夹谷清臣北征合底忻(哈答斤)、山只昆(散只兀)等部得胜回师之机,拦夺金军羊马、辎重,叛金。承安

  • 王庭筠

    (1156或1151—1202) 金著名诗人、书画家。字子端,又以读书处黄华山自号。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居辰州熊岳县(县治故址在今辽宁盖县)。金节度使※王政孙,翰林直学士王遵古子。7岁学

  • 噶勒亶多尔济

    见“噶勒丹多尔济”(2504页)。

  • 东川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洪武十四年(1381),故元女土官姑胜古归明。十六年赴京朝贡,授东川府(治今云南会泽县)土知府职衔。十七年,由云南所属割隶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年(1387),儿媳奢赛奉旨承袭。二十一年,因

  • 太平金镜策

    书名。元东平布衣赵天麟撰。8卷。是至元(1264—1294)末作者先后向世祖所上建言书,累数万言,后编为此书。所经包括田制、农桑、赋役、户计、义仓、冗官、服章、祭祀、军事等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和人

  • 陆强

    故匈奴王。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与※于军等率众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遒侯,赐食邑1570户,属涿郡。死,子则嗣爵位。

  • 丹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