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鬼主

鬼主

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各有部落,为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的首领,或称“鬼首”。可能源于信仰鬼教而命名。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小部落的首领称鬼主,《新唐书·两爨蛮传》曰:“百家则置小鬼主”;大部落首领称大鬼主,如和蛮大鬼主孟谷悮、昆明大鬼主罗殿王(其统辖区称罗氏鬼国)等;各部落间共推的首领称“都大鬼主”,据《新唐书·两爨蛮传》载,分布于凉山安宁河流域被总称为东蛮的勿邓、两林、丰琶3部共推两林首领为都大鬼主,《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提到南宁州司马威州刺史都大鬼主爨崇道等。各鬼主间常有交往或争战,但不存在固定的隶属关系。随着奴隶制的发展,诸鬼主逐渐演变成大小奴隶主世袭贵族,拥有政治、军事实力,并利用宗教鬼巫进行统治。

猜你喜欢

  • 特米

    小木筏。达斡尔语音译。旧时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达斡尔族地区水上交通工具的一种。用碗口粗的树杆编排而成,主要用于江河上摆渡。

  • 羌渠

    晋代匈奴诸部之一。魏晋时,匈奴已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分解或与他族融合产生众多的部,晋代入居塞内者依部划分共19种,羌渠为其一。一说※羯(又称羯胡)为羌渠后裔(另说源于小月氏)。东晋时,上党武乡(治今山西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简称“内人党”。又称“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内蒙古国民党”、“内蒙古民族党”、“内蒙古平民革命党”等。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内蒙古各阶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带有政党性质的统一战线

  • 潮格旗岩画

    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潮格旗巴彦宝力格以西4公里的大坝口、达巴图两地。画面中有人头像、全身人像,有牛、马、羊、驴、骆驼、狗、虎、鹿等动物图像,还有千名骑兵以十一路纵队向西进军图。这些人物和动物图像,栩

  • 延优

    ?—227高句骊国第十世王。因似太祖大王宫生而开眼能视人,故又名位宫(位,高句骊语,相似之意)。故国川王男武弟。汉建安二年(197)故国川王死,无子,王后于氏矫命立之。兄发歧,愤未继立,以兵围王宫,逼

  • 白玉河

    见“树枝水”(1577页)。

  • 徒离骨

    见“耶律图鲁窘”(1326页)。

  • 河南营子印

    契丹大字印章。各地收藏印章颇多,经辨识出的契丹大字印有10余颗(契丹小字印还未发现),以此印最为典型。1965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河南营子乡东台村附近辽遗址。现藏赤峰市博物馆。铜质鎏金。印面方形,边

  • 合丹斡忽勒

    见“合丹”(832页)。

  • 阿哈玛特

    见“玛罕木特”(4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