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族

黎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黎语自称“”。因分布地域不同和方言、服饰等差异,内部又分“侾”、“杞”(或“岐”)、“美孚”、“本地”等支系。现有人口1110900 (199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中南部。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源于百越一支,远在新石器时代便从大陆迁往此地生息繁衍,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西汉时被称“骆越”,东汉至隋唐多称之“”或“俚”,是对南方民族一种泛称。黎的名称始于唐末,宋以后沿用至今。很早就从事刀耕火种农业,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以来与南来汉人不断接触,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宋以后一些与汉族杂居地区,生产工具和耕耨灌溉之法已与汉族无异。除种植稻米、薯类外,黎峒出产的香料、槟榔、椰子、黄腊、赤白藤等特产和青桂、花梨等珍贵木材通过汉商转销大陆各地。妇女纺、织、染、绣工艺极精,所织“黎锦”、“黎幕”、“黎单”绚丽多彩,早就闻名于世。到了明清,大部分黎族地区已确立封建地主经济,但迄至解放前夕在五指山腹地部分地区仍残留有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形态(合亩制)。随着封建化的扩大和深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明代以来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进入近现代,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海南岛,又展开反帝反封建斗争,后来还积极参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黎族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民谣、口头文学、传说故事以及各种舞蹈和乐器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些地区到解放初期仍保留文身、黥面、椎髻、居船形屋、“放寮”、不落夫家和自然崇拜等古老习俗。

猜你喜欢

  •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

  • 科赛

    见“火筛”(392页)。

  • 著力兔

    ①见鄂尔多斯部领主“谔巴卓哩克图”(2129页)。 ②见多罗土蛮部领主“著力兔歹成台吉”(1988页)。

  • 契丹语,指无蚊蚋、水草丰美的地方。亦有以此作为专名,如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下属四“瓦里”(一级组织名),其中之一则称“抹”(见《辽史》卷31)。金代初年,因袭契丹诸抹而置群牧

  • 夏塔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8公里处夏塔村南,海拔1930米。墓葬约50座,皆为土墩墓。大墓10座,封堆高5—7米,封顶直径约15米,底径约40米,顶部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余为小型墓,封堆高3

  • 完颜宗尹

    ?—1188金宗室、大臣。亦作崇尹。本名阿里罕。女真族。完颜氏。初以宗室子充护卫,改牌印祗候,授世袭谋克,为右卫将军。历顺天、归德、彰化、唐古部族、横海军节度使。正隆六年(1161),从海陵王攻宋,领

  • 杭西

    新疆锡伯族祭祖坟节日。每年有3次:三月、七月、十月。三月,同内地清明节,以鱼肉祭祀,烧香和纸钱,并给坟墓培土。七月初,备西瓜、甜瓜献祭。十月初一,祭祀、烧香、献纸钱,如有尸体需火化或移入墓地,也于此后

  • 湾甸御夷州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属镇康路。洪武十七年(1384),置湾甸县,旋为麓川所并。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近麓川,地广人稠,设湾甸长官司。三年,升为州,治所在今云南昌宁

  • 阜昌

    金初所立傀儡政权齐国皇帝刘豫年号。1130—1137,凡8年。

  • 元明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二年(1329)正月,迄同年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谢端等与泰定帝、文宗、宁宗实录一并纂修。成书年代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