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齐巴克雅喇木丕勒

齐巴克雅喇木丕勒

?—1777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成衮扎布长子。乾隆十二年(1747),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命在乾清门行走。十六年(1751),授副盟长。十九年(1754),与赛音诺颜部副将军亲王德沁扎布等率锡喇乌苏备调兵赴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附近驻防。二十年,清军平定伊犁后,受命由乌兰呼济尔运军粮。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叛,其党克什木等扰伊犁,他引兵驰援,力战,被执不屈。二十一年,克什木等就擒后,始从伊犁还。晋和亲硕王。继随军征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二十三年(1758),所属灾荒,遣都统多尔济赍银赈之。是年,俄罗斯献阿睦尔撒纳尸,奉命赴恰克图验视。三十年(1765),授盟长,兼所部副将军。

猜你喜欢

  • 节亲主

    西夏职官称谓。加于宗室嵬名氏重臣职称之前,以示显贵。倡导整理西夏文字典《音同》的中书、知枢密事嵬名德照即有此称。

  • 鸳鸯泺

    契丹地名。又作鸳鸯泊。一说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一说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黄旗海。是泊时有两水,多水禽,尤以鸳鸯为最多,故名。自辽圣宗统和二十年(1002)以后,帝多幸此春猎,就地处理国务。《辽史·

  • 羌族

    自称“尔玛”、“尔麦”。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共有198252人(1990)。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丹巴、北川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

  • 平茶洞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以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改置,隶酉阳宣抚司(后改“酉阳宣慰司”)。二十七年(1394),署长官、宋代杨业后裔杨再胜谋杀兄子杨正贤等,明帝令逮再胜,诛之,使正贤

  • 浪牛

    解放前侗族社会的一种经济剥削形式。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存在于有租佃关系的地主和农民之间。有田出租的富户,同时把牛租给佃户饲养和使用。在租牛期间,如母牛产子,则按“主三佃一”分成,不另收牛租。

  • 其木哈尔

    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传统庆丰节。蒙古语音译,意为劁骟、阉割。是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活动。每年五月上旬,春季接羔结束,天气转暖,是骟公羊的好时机,当地蒙古族牧民选择一个鸡日或马日(按干支计算)进

  • 十三工

    清乾隆(1736—1795)后对撒拉族聚居地区“内八工”和“外五工”的合称。※“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管辖数村。前者指位于黄河南岸今循化县城以西的街子工、查加工、苏只

  • 奇楞

    赫哲族的一支。一作奇楞斯勒。其意一说为“姓齐的人们”,或说“住在江边的人”。为黑龙江省同江县下八岔赫哲人对居住勤得利以上地区赫哲人的称呼;或说是这一地区赫哲人的自称,因其是从黑龙江中游鄂伦春族居住地迁

  • 反帝会

    盛世才时期新疆进步群众组织。全称“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1934年8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和组织下成立。总会设于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各地设分会。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与苏联亲善;实行各民族一

  •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