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纲

李纲

【生卒】: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金兵南犯,遂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皇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坚决主战。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亲自督战,抗击金兵攻城、汴京解围后,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谪江宁。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屡上书论时事:张邦昌不能临难死节,宜正典刑;受伪官者以六等定罪等。任相七十五天,被迫去职。后任湖广宣抚使,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多次上疏反对和议。卒,赠少师。著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易传》及《论语详说》等。


【生卒】:1425—1479

【介绍】:

明山东长清人,字廷张。天顺元年进士。授御史,出按南畿浙江,劾赃吏四百余人,时人称为铁御史。成化中迁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生卒】:547—631

【介绍】:

唐观州蓨人,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高祖时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贞观时拜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生卒】:547-631

字文纪。初名瑗,后改。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时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坚执己见,屡为当权所排。李渊起兵后,往见于长安,封新昌县公,专掌选举。唐建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升太子太保。曾上表严劾齐王元吉,多次面谏高祖。因太子建成不听劝止,数请退职。贞观时复任太子少师。谥贞。(,参见《新唐书》)


【生卒】:547-631

字文纪。初名瑗,后改。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时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坚执己见,屡为当权所排。李渊起兵后,往见于长安,封新昌县公,专掌选举。唐建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升太子太保。曾上表严劾齐王元吉,多次面谏高祖。因太子建成不听劝止,数请退职。贞观时复任太子少师。谥贞。(,参见《新唐书》)


【生卒】:547—631

【介绍】:

唐观州蓨人,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高祖时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贞观时拜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猜你喜欢

  • 柏封

    【介绍】:传说中远古时人。相传是夔娶有仍氏女所生之子。贪得无厌,暴戾成性,称为封豕。后为有穷氏后羿所灭。

  • 耶律信先

    【介绍】:辽皇族。耶律义先弟。父耶律瑰引为兴宗刺血友,幼养于宫。重熙中为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官至南面林牙。

  • 张志林

    【生卒】:?—1821【介绍】:清四川绵州人。乾隆间由行伍累擢守备,曾参与镇压甘肃回民、台湾林爽文起事等役。嘉庆间参与镇压白莲教,官至高廉镇总兵。

  • 张霖

    【介绍】:明人。洪武中官马平知县,爱民如子。峒人据险不服,衣冠入山劝谕,遂感悦愿受约束。

  • 朱组缨

    【介绍】:清江苏嘉定人,字素持,号跗庵。诗宗陆、范,字法欧、褚。精小篆,工山水。有《评阅中州集》、《跗庵诗文稿》。

  • 刘朝

    【生卒】:?—1651【介绍】:明内官监太监。南明永历五年,清军攻陷舟山城,朝护王妃陈氏、贵嫔张氏、义阳王妃杜氏入井,用巨石覆之,自刎其旁。

  • 吴绍古

    【介绍】:宋饶州安仁人,字子嗣。从陆九渊游。任茶盐干办官。

  • 龙在田

    石屏州(今云南石屏)土官舍人。天启中,征讨安效良、张世臣等有功,升坐营都司。崇祯时,率部击“贼”于湖广、河南,屡有功,累升至都督同知。后归乡里,卒于家。【介绍】:明云南石屏州人。为土司属吏。以军功累擢

  • 胜保

    【生卒】:?—1863【介绍】:清满洲镶白旗人,苏完瓜尔佳氏,字克斋。道光二十年举人。咸丰初官内阁学士,帮办军务,旋擢钦差大臣。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久战无功,革职戍新疆。寻召还,于豫皖鲁镇压捻军。第二

  • 张汉卿

    【介绍】:宋舒州桐城人。历官监兴国军管库,与太守论事不合,即和陶潜《归去来辞》而归隐,凡三十年。后宰相赵汝愚特荐之,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