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纲

李纲

【生卒】: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金兵南犯,遂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皇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坚决主战。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亲自督战,抗击金兵攻城、汴京解围后,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谪江宁。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屡上书论时事:张邦昌不能临难死节,宜正典刑;受伪官者以六等定罪等。任相七十五天,被迫去职。后任湖广宣抚使,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多次上疏反对和议。卒,赠少师。著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易传》及《论语详说》等。


【生卒】:1425—1479

【介绍】:

明山东长清人,字廷张。天顺元年进士。授御史,出按南畿浙江,劾赃吏四百余人,时人称为铁御史。成化中迁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生卒】:547—631

【介绍】:

唐观州蓨人,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高祖时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贞观时拜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生卒】:547-631

字文纪。初名瑗,后改。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时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坚执己见,屡为当权所排。李渊起兵后,往见于长安,封新昌县公,专掌选举。唐建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升太子太保。曾上表严劾齐王元吉,多次面谏高祖。因太子建成不听劝止,数请退职。贞观时复任太子少师。谥贞。(,参见《新唐书》)


【生卒】:547-631

字文纪。初名瑗,后改。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时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坚执己见,屡为当权所排。李渊起兵后,往见于长安,封新昌县公,专掌选举。唐建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升太子太保。曾上表严劾齐王元吉,多次面谏高祖。因太子建成不听劝止,数请退职。贞观时复任太子少师。谥贞。(,参见《新唐书》)


【生卒】:547—631

【介绍】:

唐观州蓨人,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高祖时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贞观时拜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猜你喜欢

  • 何槐孙

    【介绍】:元武昌蒲圻人,字德孚,号龙冈。何天骏子。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江西宜黄县尹,吏事精敏,人不敢欺。顺帝至正初,选庆元路总管府推官,除奸禁虣、雪冤理滞,阖郡畏服。有《善政指南书》。

  • 黄钺

    【生卒】:1750——1841字左田。安徽当涂人。乾隆末期进士。历官内阁学士,户部、礼部侍郎、尚书,军机大臣。先后两次主持山东乡试,督山西、山东学政;充《秘殿珠林》、《石渠宝芨续编》总阅,全唐文馆总裁

  • 孔休

    【介绍】:西汉南阳宛人,字子泉。哀帝时守新都令。王莽掌权,辞官归家。及莽篡位,请为国师。呕血,托病不仕。

  • 李冶

    【生卒】:1177——1265字仁卿,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人。初登金进士第,为钧州知事。1232年北渡,流落忻、崞间。后被忽必烈召至藩邸。提出“为治之道,不过立法度,正纪纲而已”的主张。著有《敬斋文

  • 李康

    【介绍】:三国魏中山人,字萧远。性耿直,不能和俗。著《游山九吟》,为魏明帝所重。为寻阳长,有善政。病卒。有《运命论》。

  • 云门僧

    【介绍】:明僧。建文逊国后,隐于会稽。每泛舟赋诗,归即焚之。

  • 兀术

    【介绍】:见完颜宗弼。

  • 王雄

    【介绍】:西晋琅邪临沂人。王戎祖。为人秀雅好学,为幽州刺史。

  • 李湛

    【生卒】:?—722【介绍】:唐瀛州饶阳人,字兴宗。李义府子。沈厚有度。六岁时授周王府文学。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从张柬之诛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宗时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

  • 解系

    【生卒】:?—271【介绍】:西晋人。九真太守董元勇将。吴苍梧太守陶璜夜袭元军,系在城内。璜诱其弟解象作书与系而重用之。元疑,因杀系。吴军遂陷交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