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贽

李贽

【生卒】:1527—1602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生卒】:1527——1602

字卓吾。晋江(今属福建)人。有才,善辩。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其游。任姚安知府,一日自去其发,冠服坐堂上,上官勒令解任。居黄安,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归女,专崇释氏,卑视孔、孟。后北游通州,被给事中张向达弹劾,死于狱中。


【生卒】:1527—1602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生卒】:1527——1602

字卓吾。晋江(今属福建)人。有才,善辩。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其游。任姚安知府,一日自去其发,冠服坐堂上,上官勒令解任。居黄安,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归女,专崇释氏,卑视孔、孟。后北游通州,被给事中张向达弹劾,死于狱中。


【生卒】:1527—1602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猜你喜欢

  • 李振

    字兴绪,唐潞州节度使李抱真曾孙。曾于唐末任台州刺史,后西归结纳朱温,被辟为从事,又署为天平军节度副使。唐昭宗被宦官刘季述所囚,他与崔胤谋划,终使昭宗复位。又劝成王师范归降朱温,青州得以平定。常奉朱温命

  • 宫之奇

    虞国大夫。晋献公想并灭虞、虢,先派荀息用名马献给虞君,请求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君将允许,之奇谏阻虞君,指出“唇亡齿寒”,虢亡虞必灭。虞君不听,他率其族离虞。晋灭虢返师时果灭虞。【介绍】:一作宫奇。春秋时

  • 杨思义

    【介绍】:明初人。洪武元年设六部,任户部尚书。明初天下初定,人多废业。思义以农桑积贮为急,乃遵帝意,请令民间皆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者输绢布。并于天下立预备包,以防水旱。后调陕西行省参议。

  • 窦炽

    【生卒】:507-584字光成,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魏世姓纥豆陵。勇敢善射。炽初从葛荣。后附尔朱荣,为都督,击杀韩楼。随孝武帝入关中。河桥之战时,被围,以善射得出。西魏末,为原州刺史。抑制豪

  • 严冠

    【介绍】:清浙江仁和人,字四香。嘉庆诸生。善画梅,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作墨梅图。喜吟咏,工于言情。有《茶寿盦诗》。

  • 鲁仁圻

    【生卒】:?—1674【介绍】:清浙江会稽人,号元长。以守备署汉凤营千总。康熙间吴三桂叛兵至,城陷不屈死。有《春秋评解》。

  • 崔夤

    字敬礼,休弟。为太子舍人。早卒。(,参见《北史》)

  • 陈瑸

    【生卒】:1656——1718字眉川。广东海康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官台湾厦门道。偏沅巡抚,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所至均赋役,除加派,兴学校。康熙五十三年(1714)曾条奏湖南时政十事,为官以清廉著称于

  • 程文

    字以文,徽州(今属安徽)人。官至礼部员外郎。作文明洁而精深。【生卒】:1289—1359【介绍】:元徽州婺源人,字以文。事父母以孝闻。家贫勤苦自励。通六经诸子学,为文明洁精深。初为怀孟教授,调编修官,

  • 李大师

    【生卒】:570-628字君威,超子。仕隋至渤海郡主簿。事窦建德为尚书礼部侍郎,使唐被扣留。建德败,唐徙大师于西会州。杨恭仁镇凉州,召大师为客。大师常以南北史籍失实,有改作意。至是遂以仁恭藏书为本,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