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达奚武

达奚武

【生卒】:504—570

【介绍】:

北周代人,字成兴。鲜卑族。初从贺拔岳,以战功拜子都督。岳死,收岳尸归宇文泰。从平侯莫陈悦,除中散大夫。西魏时,自大丞相府中兵参军出为东秦州刺史。沙苑之役,入敌营探得情状,遂得破之。又围梁南郑,击降梁将萧循。积战功,历北雍、同二州刺史,进封郑国公。入北周,拜柱国、大司寇,与杨忠纳齐降将司马消难。官至太傅。卒谥桓。


【生卒】:504-570

字成兴,代(郡治今山西大同北)人,鲜卑族。祖、父为镇将。武从贺拔岳入关中。岳死,从宇文泰侯莫陈悦,为都督,封须昌县伯。沙苑作战时,率三骑乔装入敌营侦察,以战功进爵高阳郡公。河桥作战时,斩东魏大将高昂。大统十七年率兵取梁南郑。初进封郑国公,为大宗伯。武帝初,迁太保,性贪财。位贱时衣装豪侈。官高后,简约朴素。天和五年卒,谥桓。(,参见《北史》)


【生卒】:504—570

【介绍】:

北周代人,字成兴。鲜卑族。初从贺拔岳,以战功拜子都督。岳死,收岳尸归宇文泰。从平侯莫陈悦,除中散大夫。西魏时,自大丞相府中兵参军出为东秦州刺史。沙苑之役,入敌营探得情状,遂得破之。又围梁南郑,击降梁将萧循。积战功,历北雍、同二州刺史,进封郑国公。入北周,拜柱国、大司寇,与杨忠纳齐降将司马消难。官至太傅。卒谥桓。


【生卒】:504-570

字成兴,代(郡治今山西大同北)人,鲜卑族。祖、父为镇将。武从贺拔岳入关中。岳死,从宇文泰侯莫陈悦,为都督,封须昌县伯。沙苑作战时,率三骑乔装入敌营侦察,以战功进爵高阳郡公。河桥作战时,斩东魏大将高昂。大统十七年率兵取梁南郑。初进封郑国公,为大宗伯。武帝初,迁太保,性贪财。位贱时衣装豪侈。官高后,简约朴素。天和五年卒,谥桓。(,参见《北史》)


【生卒】:504—570

【介绍】:

北周代人,字成兴。鲜卑族。初从贺拔岳,以战功拜子都督。岳死,收岳尸归宇文泰。从平侯莫陈悦,除中散大夫。西魏时,自大丞相府中兵参军出为东秦州刺史。沙苑之役,入敌营探得情状,遂得破之。又围梁南郑,击降梁将萧循。积战功,历北雍、同二州刺史,进封郑国公。入北周,拜柱国、大司寇,与杨忠纳齐降将司马消难。官至太傅。卒谥桓。


猜你喜欢

  • 丁乾学

    【生卒】:?—1627【介绍】:明浙江山阴人,字天行。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天启中典试江西,所命策题寓讥刺魏忠贤之意。魏矫旨除其名,并使人诈为校尉往逮,多方加以挫辱,遂愤郁而卒。有《拥膝斋文集》。

  • 陶谦

    【生卒】:132—194【介绍】:东汉丹阳人,字恭祖。少仕州郡,察孝廉,拜尚书郎,后累迁徐州刺史,镇压黄巾起义。李傕、郭汜作乱关中,四方断绝,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迁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时

  • 边让

    字文礼,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有才辩,善作文。作《章华赋》,受到当时士人赞赏。官至九江太守。东汉末避乱还乡,对曹操多轻侮之言,被人告发而杀。【介绍】:东汉陈留浚仪人,字文礼。少辩博,善属文,作《章

  • 刘寿曾

    【生卒】:1838——1882字恭甫。江苏仪征人。刘文淇之孙。承传家学。继其祖编辑《左氏春秋长编》至襄公四年。著有《读左札记》、《春秋五十凡例表》、《昏礼重别论对驳议》、《南史校义集评》、《传雅堂集》

  • 欧阳斗南

    【介绍】:宋吉州安福人。性质直,尚风节。秦桧专政,斗南上书言国事,伏阙下,三日不纳。退宿旅舍,束草为人,以书置手中,设祭其前,钥门而去。后为舍人所首,桧大怒,移文索之,不可得。

  • 夹谷守中

    【生卒】:?——1213本名阿土古,咸平(今辽宁开原)人。大定间,中进士,历清池主簿,刑部主事,渐迁同知平凉府事。大安二年(1210),迁通远军节度使。至宁间,与夏军交战于巩州,城破被俘,不屈而死。兴

  • 哥舒翰

    【生卒】:?-757突厥哥舒部人。初事河西节度使王倕,由是知名。天宝六年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副大使,八年攻克吐蕃石堡城,后兼河西节度使。不久因病返回长安家中。安禄山反,起为兵马元帅,率军守潼关,并图谋诛

  • 刘敬叔

    【介绍】:南朝宋彭城人。起家中兵参军。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任长沙景王骠骑参军。宋文帝元嘉中为给事黄门郎。后任刘毅郎中令,因事忤毅,免官。著有《异苑》十卷。词旨简洁,无小说家猥琐之习。

  • 刘胥

    【生卒】:?—前54【介绍】:西汉宗室。武帝第五子。元狩六年立为广陵王。好倡乐逸游,力能扛鼎,空手能搏猛兽。动作无法度。以不得为汉嗣,使女巫下神祝诅。宣帝即位,继续使女巫祝诅害帝。五凤四年事发自杀。谥

  • 叶廷琯

    【生卒】:1791—?【介绍】:清江苏吴县人,字紫阳,号调笙,晚号蜕翁、十如老人。廪贡生,候选训导。闭门勘书不倦。晚避兵居上海。所作诗颇能反映社会现实,为时传诵。有《吹网录》、《鸥陂渔话》、《楙花庵诗